-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240408
24/04/08《利瑪竇》第三度公演 記者招待會 [明報]王梓軒爆為舞台劇廢寢忘餐 劉松仁化身「大打雜」破中風傳聞 曾傳中風的劉松仁過去4年甚少露面,昨日以藝術總監身分,亮相音樂劇《利瑪竇》於尖沙嘴舉行的記者會。他精神不錯,席間談笑風生,又大方認老稱暫沒計劃重回幕前演出,笑言非常享受幕後做「大打雜」。王梓軒大爆劉松仁投入工作時會廢寢忘餐,團隊上下都肩負起好好照顧他健康的責任。 記者:鍾一虹攝影:劉永銳劉松仁任藝術總監,王梓軒和陳潔儀等主演的音樂劇《利瑪竇》,宣布第三度重演,將於4月20至28日假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劉松仁在記者會上表示,非常期待今次演出,因為規模比前兩次更大,多達200人參與,包括管弦樂團、合唱團,無論視覺和聽覺效果都有所提升。劇團特別頒發「利瑪竇精神獎」給劉松仁,答謝他對台前幕後無私奉獻。 被封謙卑男神 劉松仁自嘲做藝術總監靠「符碌」,「當初並不知道這個崗位需要做什麼,總之所有事都覺得我有責任幫手做,其實我只是大打雜」。他獲在場多名後輩演員大讚是謙卑男神,除細心傳授演出技巧,又試過連續兩周為扭傷腳的男演員做治療,他立即搞笑說:「證明我真係打雜。」 導演黃俊達大爆劉松仁每天都監場睇綵排,擔心對方欠缺休息,劉松仁說:「因為我不知可以留低幾耐,所以盡量留低,人生會遇到很多困難,就看你用什麼態度面對,只要你繼續行,上天都會帶住我們。」 王梓軒難忘教做戲 王梓軒提到今年是《利瑪竇》創立10周年,亦是他認識劉松仁第10年,難忘彼此緣分始於無綫劇《華麗轉身》,「當年我演齡好淺,跟阿姐(汪明荃)有場對戲,演得不好,阿姐找松哥(劉松仁)教我,他很樂意幫人,完全不計較」。劉松仁笑說:「阿姐當時走過隔籬廠搵我,大叫『松仔,過來幫手』。」 劉松仁表示跟大班後輩一起綵排,見到門外堆滿鞋,非常興奮和感動,還計劃創作全新版本做巡迴騷,「想搞一個同樣質素的輕量版《利瑪竇》,輕量版可以走得更遠,否則資源上好難負擔」。 問是否太勞碌致消瘦?劉松仁笑說:「做打雜,咩都關我事。我一向工作都很投入,以前拍劇,若不投入就不好玩,隨着年齡,有時體力會變差了,自己不察覺。(會適當休息?)理論上、認知上是,但行動上就不知道,可能做到過晒龍才知道。」現在健康狀况如何?他自嘲:「老咗囉。」 投入努力才有好成果 王梓軒爆劉松仁投入工作會廢寢忘餐,故團隊很多人會照顧他,「個舞台很多樓梯、斜坡,松哥上上落落照行,有時要勸他讓後輩做」。劉松仁認為做事要努力才有好成果,「我以前拍武俠片,所有嘢都關我事,武指度招式又關我事,以前很好玩,一場武打戲,兩三周前就跟武指商討,對個戲有貢獻、有衝擊就做」。問到喜歡唱歌的他,有沒有想過唱埋一份?他笑說:「我唱的話,王梓軒就冇得做。」 […]
-
劍仙李白 Poetic Sword – Li Pai – Interview-04
83年[城市周刊]劉松仁十年來只信一個字 劉松仁一向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有理想,却又憤世嫉俗的年靑人,用孤高、冷傲包裹着自己,而把内心的熱情都放到工作上,也就因爲這樣他的新聞十年來都如此少。 「是的,我認爲很多做新聞的都曲解了我,因此,可能沒有新聞更好,所以,特別從前,我對新聞界的朋友態度不那麽友善。」 可是,現在的他,改變了很多,今天坐在我身旁的劉松仁是那樣平和而親切,像老朋友般暢談着,但却不是那種娛樂圈式的風月寒喧,與言不及義,一切來得很舒服、自然。 「這一年對我來說,是個大反省、大改變的時候。從前我的理想很高,野心很大,但只知憑自信朝理想遠望,而沒有實事求是的衡量自己的能力;另方面却又奈不住平凡,不斷的找尋冲擊。」 「現在我仍有理想,不過,我不再站着往前望,而是,一面望着目標,一面一步一步向前走,我很清楚我需要充實自己,因爲只有眞正有料子的人才經得起風浪。」 自我充實 「甚麽唤醒了你?」 「當然,人在安逸的時候不會作自我反省,就好像我在無綫的一段日子,意氣豪邁,又怎會淸算自己?這一年來,我經歷了許多,的確,人在較困難的時候才做反躬自問的工夫,現在我很明白我該怎樣做,一切都必須重頭學起,包括工作、做人處世等等,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得着。」 「離開無綫,有感到反悔嗎?」 「要是依照一般人衡量得失的角度看來,我離開無綫,的確是走了錯的一步,我的知名度的確降低了,可是,用成就來計算得失,只是世俗的方法–我用世俗這名詞,並非是淸與俗之對,而是一般的意思–我自己注重的却是個人內在的東西,不離開無綫,我的思想德性只會永遠留在從前的階段,沒有這一年的反省,沒有今天的我,所以,依我的角度來評,我在某方面的確是提高了。」 他肯定的語氣使我相信他有與世俗不同的看法,「不看成就看精神」是他的人生哲學。 這次,他回亞視拍「劍仙李白」,一方面是經不起李兆熊的邀請,二方面是他反省後實踐「自我充實」的第一步。 「我不再只期望着做自己理想的東西,只有不斷的多方面努力作嘗試,豐富自己,才能有進步。」 劉松仁自己有很多理論、原則,而他感到十分慶幸的是:一直以來,他做人的大原則可沒有改變過,譬如對於人與人相處之道,他始終相信一個愛字: […]
-
靜默的革命 The Quiet Revolution – News-01
75年[新電視]劉松仁上訴得值 很欣賞劉松仁在「靜默的革命」中的演出,他那憤怒、偏激的性格,特別是他拿著二胡,獨個兒在公園中彈奏時的神情,總覺得和他的性格很吻合,相信,環顧麗的男藝員當中,亦很難找到如此適合的人選了。 劉松仁給人的印象,總是帶點冷冰冰的感覺,和他談話,一句就是一句,總沒有多余的說話。不過,他亦有健談的一面,假若碰到他喜歡的話題時,他可以滔滔不絕的和你說個沒完。但是,有時他又會靜坐一角,不發半點聲音,與他不熟的人,還以為他大牌,擺架子,其實,他可不是這種人呢! 「憤怒青年」是別人給松仔的外號,可能因為這樣,黃華麒便看中了他,找他在「靜默的革命」中扮演一個剛投身廉署工作的青年江定邦,相信,在第一集播映的時候,觀眾對他的正直表現,已留有深刻的印象。不過,最近他卻為自己的演出而甚表不滿,原因是他除在第一集中,占戲頗重之外,在以後的數集裏,他的演出機會卻甚少,有的,也只是說一兩句對白,或作布景板而已。為此,他曾向編導黃華麒提出抗議,因為他既然是主角之一,但演出的機會卻比閑角還要少,實屬不合理之事。而黃華麒這個好好編導,當然了解松仔的怨言,於是答應了他,盡量給他機會演出。 松仔這個人就是這樣,只要他認為看不過眼,不合理之事,他是會口直心直的把它說了出來,絕不隱藏在心裏,但,有一件事,他卻從不承認,也從來不否認,就是他的愛情。 人人都知道,他和李影是公認的一對,而且很多時還看見他們拍著拖的返電視臺,但是當別人問他和李影的感情進展得如何的時候,他卻說什麽也不是,只是好朋友而已。可是,依旁人的眼光看來,這對朋友比普通的好朋友委實還要好呢! 平日,遇到沒有電視劇錄映的時候,劉松仁總愛躲在編導室內,和李兆熊、麥當雄等編導聊天,或研究工作上的問題。最近,他被公司提升為實習編導,更經常見他流連於錄映室內,特別是李兆熊執導的戲時,在李兆熊身旁準少不了他。有時,他也會坐在控製室內,觀看他們錄映時的情形,以吸取經驗,看來,劉松仁演而優則導的日子實在不遠矣! 文字版:小豬道道
-
劉松仁這小子冷傲孤僻! – Interviews-1976
76年[銀河畫報]劉松仁這小子冷傲孤僻! 文:小妮子 想起「阿松」,就聯想起xx殺蟲水「阿蟲介紹我嚟。」的卡通廣告,可是「阿松」—劉松仁絕對不是那種卡通式的喜劇人物。 被傳奪愛遭雪藏 阿松的面孔不漂亮,兩道濃眉低低的怒着一對冷漠的眼,五官分開來沒有一處好看。可是聚攏起来,却有一股特别的氣質,這似乎是劉松仁所獨有的。 畢業於麗的第五期訓練班,阿松不像一般藝員,他沒有簽約,也一度不願意以演戲作終身職業,他演的電视劇不很多,演過「家、春、秋」中的「家」,「烟水寒」及「水百合」等等……。 阿松第一部獨當一面的電视劇是「烟水寒」,他演一個愤世嫉俗的年青人,似乎從「烟水寒」開始,便固定了他的形象一沉鬱 、不滿現實。而阿松本人最喜歡的應該是「水百合」,還是一齣一小時三十分的電視劇,全劇演出者僅有三個演員,阿松、陳依齡及譚一清,而佈景只有一堂。也許,在「水百合」中,阿松舆依齡有算得上很大胆的「接吻」鏡頭。於是,便有人傅說,陳依齡與阿松相戀,張正甫大吃乾醋,一怒之下,雪藏阿松。 不久,阿松去了美國,有人說他為了陳依齡,在麗的不得志,去美國找出路,學編導,確實,阿松的最大志願是做編導。有一次他對我說:「我想做編導,想得發燒了!」 憤世嫉俗不踏實 從美國回來的阿松變了,也許他眞的找到自己,也許不? 其實,就像許多許多年輕人,對身邊的事總是不滿,看不順眼,於是某些自我覺醒的人,要跑到老遠老遠的地方,去尋找心目中的烏托邦,尋找失落。可不是,原来自己要找尋的東西,就在自己的身邊,他跑了一個圈,回到原来的地方得到的不會很多,但却更清楚,更瞭解自己。不再作夢,更踏實,更清醒了,這是成熟。 成長是經過時間的考驗! 那天,是夏日,树藤下,有周潤發,有阿松。突然,阿松問阿發:「你今年多大?」「二十一!」阿發答。 「我眞羡慕你,如果我再有二十一就好了!」阿松透一口氣。 […]
-
八月桂花香 The August Blossom – News-09
88年[錄影電視]排斥記者 拒絕宣傳 劉松仁是影壇怪人 提起劉松仁這個人,的確耐人尋味。 影壇怪人 他是個相當情緒化的人,高興時,他是個相當熱情的人,並且妙語如珠,但當他不高興的時候,又有種拒人於千裏之外的味道,所以,他在香港是出了名的「怪人」。 和劉松仁接觸,甚至多了解一些的人,會說他的脾氣其實是防禦性比一般人強一些而已。 「還君明珠」在臺灣是第一次出擊,已令到許多婦女觀眾深深被他吸引,這部「八月桂花香」肯定又會有傑出成績。 排斥宣傳 劉松仁排斥記者的訪問是眾所周知的,甚至已到了「害怕」的地步,他曾說過,他是個非常討厭將自己私生活與大家分享的人,在他的觀念裏,演員演戲只是他的工作,和一般的職業相同,他只要把戲演好即可,犯不著將自己當成透明人,讓影迷來研究他,觀賞他,甚至評論他。他由於對自己的演技有相當的自信,所以他向來不熱衷宣傳自己,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的觀眾很有水準,不會再瘋狂崇拜偶像。」也因為這句話,他認真地將工作與私生活分開。 在臺灣成名是意外的,因為他的外形夠不上「小生」的標準,既不在年輕,也不高大帥氣,他的走紅,全靠洗練演技征服觀眾,很多婦女觀眾被他深深吸引。 疼愛母親 沒有人能具體說出他是個什麽樣的人,除了拍戲,他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他說自己是個喜歡旅遊的人,只要戲一殺青,他便出外旅行,甚至連在外面吃飯他也盡量避免,他說自己怕吵,因此在臺灣拍戲期間,都是自己下廚做飯吃,只是從不讓人到住處玩,因此沒人知道他的手藝到底如何。 劉松仁上有母親,以及兩個哥哥一個弟弟,父親已經去世,所以他對母親的感情很濃,提到母親便露出開朗的笑容,直說母親是他最忠實的觀眾,不但認真看他的每一部戲,甚至還會與他討論劇情呢! 文字版:小豬道道
-
碧水寒山奪命金 The Enigmatic Case – Interview-02
[香港周刊]護己防人怕被揭陰私 劉松仁週身鑲鋼板 有些藝人是「週身鑲鋼板」的,深諳護已防人之道。劉松仁是一例。當見記者們采訪他,劉松仁問一句,答一句,没半句「多余」話講。偶爾還有問不答,笑笑,低頭,轉身走他的路,名符其實的「我行我素」。 藝人大忌 我不認爲這樣子是好的,我們尊重藝人的自尊,但電影電視畢竟是接近羣衆的工作,予人「冷漠傲慢」的態度,始終是藝人的大忌。 「我只着意做好我自己,别人怎樣看是別人的事。不高興有些人用「揭陰私」 的態度對我,也討厭那些不負責任的所謂意見,戲還沒有看完,便胡亂作出批評。」 「你有「陰私」讓人揭呀?」 他一派「冇你咁好氣」。 據說劉先生跟麗的工作人員閒談時,提到自己,也喜用「劉先生」這個字眼。會道:「我劉先生在無線拍戲好收得嘅,如果過咗嚟唔得,係你地「孭飛 」。」 問劉先生,何以咁大口氣? 「妳聽到我講?親耳聽到呀?人講妳又信。」 「信就唔駛問你。」 「我從不認爲自己「收得」。再說拍無線的「京華春夢」,前半部人家說演得不好,後半部說演得出色,沒有前半部,後半部怎樣「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