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轉身 Limelight Years – SuddenWeekly1031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TVBE – 240213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TVBE – 240213

    24/02/13[娛樂新聞報道] 王鎮泉 IG 多謝松哥平時咁少做專訪今次都特登答應我哋做StarTalk松哥真係一個好睇重後輩而且對自己做嘅嘢好認真鑽研嘅人認真嘅意思係佢真係可以好形象化咁形容俾你聽呢份量度同自信唔係個個擁有呢個地位嘅人都會有真心開心嘅一小時期待下次再慢慢傾過

    Know More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SerinaHa – 240404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SerinaHa – 240404

    24/04/04 夏妙然專訪松哥:友緣相會 字幕版

    Know More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HiEggo – 240403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HiEggo – 240403

    24/04/03[健康旦]鄭丹瑞專訪松哥 松仁哥執導利瑪竇音樂劇 連阿姐都嚟捧場? 「松哥」劉松仁執導的《利瑪竇》音樂劇將於本月載譽重演,他日前亮相YouTube頻道「健康‧旦」,與主持「旦哥」鄭丹瑞大談箇中點滴。 說到《利瑪竇》一劇的緣起,松哥說是受其年少時的啟蒙導師──恩保德神父所托,兩人關係亦師亦友,神父對松哥有著無限信任與支持,將導演一職交給從未執導過舞台劇的松哥,而松哥受托後更放下影視工作,全心投入製作此劇。最後成品亦不負所望,首場公演本打算於演員謝幕後便完結,怎料觀眾拍手拍到不願離場,令幕後團隊也不好意思不上台謝幕! 《利瑪竇》由香港男歌手王梓軒與新加坡女歌手兼舞台劇演員陳潔儀領銜主演,松哥提到與男主角梓軒的相識契機是拍攝電視劇《華麗轉身》,當時仍是新人的梓軒經松哥指導下,成功「一Take過」完成一幕難度頗高的崩潰戲,松哥自此認定梓軒的演戲才能。松哥一開始邀請梓軒參與音樂劇時,《利瑪竇》仍屬沒有薪金的業餘製作,但梓軒依然願意不計酬勞去幫忙,令松哥十分感動。 至於女主角陳潔儀,則是由松哥好友鄧萃雯介紹,他更專誠搭飛機即日來回與潔儀洽談,最終成事。松哥大讚潔儀無論台上台下均表現專業,為了保護自己的嗓子,即使有人探班亦盡量避免交談,份外小心。 旦哥又特地為松哥準備了小驚喜,提前拜託汪明荃錄了一段短片,為其老朋友兼好拍檔打氣。「汪阿姐」於片中表示上回《利瑪竇》公演時有去捧場,形容十分精彩,相信本次重演又會增添新元素,自己也會再次入場支持。她又謂知道松哥為此劇投放了很多心血,真的「辛苦晒」! 《利瑪竇》音樂劇將於四月二十日起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

    Know More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RTHK – 240406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RTHK – 240406

    24/04/06[香港電台]安哥同學會 [HK01]劉松仁爆入行皆因一個女人 感激獲陳玉蓮啟發︰母子關係大躍進 近年鮮有在幕前演出的劉松仁(松哥),接受香港電台第二台《安哥同學會》主持陳圖安專訪,細訴演藝生涯與近況,並首次公開入行原來因為一個女人。 劉松仁和陳圖安早在 1975 年拍攝電視劇《萍水緣》時相識。當時仍是小孩子的陳圖安在劇中客串一角,被劉松仁飾演的「問題青年」誤殺。二人老友聚會話當年,陳圖安請教松哥練得精湛演技的秘訣,怎料松哥直言自己其實是入錯行。「我並不喜歡演戲,又怕醜,怕做訪問,怕影相,絕不適合入行。我只是做事認真和投入而已。」他多次在節目中勉勵後輩,演戲認真都不夠,必須「非常非常非常用心」 松哥在圈內以認真和嚴肅見稱,有時甚至包辦場記的工作,行內人都目睹過他在劇本上仔細記錄連戲的服飾。「我不想有任何出錯。後期在電視台的拍攝都沒有專職場記,常常由副導演兼任,副導演本來的工作量已經多,最後一定會有『甩漏』,我做多些當幫輕他,同時都是幫自己。當觀眾看到穿崩位,不論你的演技有多好都不會有人留意。」 1980 年的經典長劇《風雲》中,松哥與馮寶寶飾演富有的男女主角,對方對演藝工作的用心投入和尊重令他留下深刻印象。他憶述一場在街市門外的戲,因為劇組安排接載馮寶寶的私家車檔次不夠,她認為不符合劇中富家女的身份,於是多番堅持:「我們(角色)不會坐這種車」,最終導演只好擇日重拍。「Bobo 就是能夠瞻前顧後,連劇中的禮物花紙、絲帶都是她親自選購和包裝的。每晚兩三點收工後,我們就在酒店大堂對戲、改劇本,由頭改到尾,力求完美。」松哥稱馮寶寶不只是好的工作夥伴,更是一位好老師,教會他對演戲應有的執着。 松哥又分享另一場拍攝婚禮的場口。當時所有人都穿上大褸,只有他穿着西裝。「我一到現場已心知不妙,一個鏡頭後 Bobo 追上來,未等她開口我即答︰『我今日就去買!』我去銀行提取戶口僅有的 2,000 多元,到中環名店買了一件全新大褸。晚上準備第二場戲時,她帶我到她車尾箱,拿出一件全新大褸送給我。我已經買了一件,不好意思收下,她說有多件替換也無妨,着我『畀心機做就得』。」 […]

    Know More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RTHK – 240310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RTHK – 240310

    24/03/10[香港電台]老細一齊嚟 一齊嚟傾傾 字幕版

    Know More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HK01 – 240517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HK01 – 240517

    24/05/17[HK01]劉松仁談演技如果昇華到氣質:有啲人選影帝選到,佢就變 由劉松仁導演,王梓軒主演的音樂劇《利瑪竇》在上個月第三次公演,原來松哥與梓軒已經相識多年,在TVB拍《華麗轉身》而認識,不過當時並沒有同場。他們的淵源在於,汪明荃覺得王梓軒對一場戲的演法感到困難,於是便叫松哥幫忙指導一下,從此兩人便多了一重關係。到松哥接到《利瑪竇》這部舞台劇時,他便立即找梓軒合作。 由劉松仁導演,王梓軒主演的音樂劇《利瑪竇》在上個月第三次公演,原來松哥與梓軒已經相識多年,在TVB拍《華麗轉身》而認識,不過當時並沒有同場。他們的淵源在於,汪明荃覺得王梓軒對一場戲的演法感到困難,於是便叫松哥幫忙指導一下,從此兩人便多了一重關係。到松哥接到《利瑪竇》這部舞台劇時,他便立即找梓軒合作。 這部劇足足排練了5年時間,松哥表示劇本最困難,亦因此令他產生將《利瑪竇》變成歌舞劇的想法,在訪問中他亦大讚梓軒:「佢畀我第一個印象,排戲嘅時候,我同佢講完嘅嘢佢可以一take演到出嚟,所以我覺得佢係一個好有潛質嘅演員,佢悟性好高,因為嗰場戲係好難演。第二佢畀我嘅感覺,佢作嘅歌、唱出嚟,佢音樂感好好,好有音樂天份,所以我知道佢又唱得又演得。」 梓軒表示自己有如此好的表現,全靠松哥激發:「佢問咗我好多好好嘅問題,令我動力好大,嗰戲唔使做,係真,佢真係問到嗰一下。」松哥指因為自己有經驗,分析劇本可以看中關鍵的位置,他只是幫助梓軒分析,他說:「對一個演員唔容易,佢要吸收,好難嘅。」他續指:「演戲通常唔容易,需要時間,需要用心,然後慢慢去揣摩,然後學習提升自己,去到某個階段要突破。突破係最難,開始係真性情,跟住拿捏到咁樣係好,就會去咗腦嗰度,你就會想重複我嘅好,當你想重複就唔係原本嘅好。但你一定要經過呢個階段,用個腦,就係我哋所謂演技,彌補我哋一啲缺憾。後生唔識演係用真,當人哋睇晒你啲真,我就用演技去呃觀眾,呃埋自己,呢個另一個階段。到最後,你唔要演技,反璞歸真,去返真性情,呢個階段最難,好嘅演員會遇到,一般演員唔會有呢個問題,佢都未去到。呢個同演員本身做人修養有關,體驗角色,嗰個就係獨一無二,對角色理解,係我先可以處理到,升華到一個藝術level,你就唔係一個演員,你會變成一個藝術家。」 這種境界的確不容易,香港又有多少演員可以做到?松哥笑指:「我囉,哈哈。我唔會咁講,流派有唔同會出唔同藝術家,你唔可以判斷佢係定唔係,或者佢仲經過緊,過兩年可能係,唔判斷得。不過有一個咁嘅流程,由真、技巧、隨心所欲,你對角色感觀唔同就會有唔同處理,嗰個真係你嘅獨一無二。所以一個角色去到你嗰度,我演,係冇(其他)人演到,因為我嘅理解一般人理解唔到,所以變咗你嘅角色,你嘅獨一無二,咁你就開始昇華。」 「你要長期用練習,鍛鍊自己,喺過程入面培養自己情操、氣質,你做緊嘅時候有你嘅態度,你嘅態度就培養咗你嘅氣質,呢個氣質先難,唔係技法難,技法慢慢練。你面對日常生活,培養自己情操、氣質最難,所以啲人去到某個階解,你話呢個人咁有氣質,其實你講唔出係乜嘢,就係內心形成,因為長年累月經歷咁多嘢,不斷鍛鍊自己,不斷用自己唔同角度、態度去對待,培養咗一種氣質,嗰個氣質值錢。所以一般咁嘅演員,冇人可以copy,學佢學唔到,佢企出嚟就係,因為啲嘢喺內地,你明唔明?」松哥語重心長地問梓軒,看得出他對這是後輩相當期待,希望他終有一日到達這個境界。 當然,道理就放在這裡,但絕不容易做到,松哥都認同很容易便會放棄:「同埋會跟,以為係咁,有好多歪路引誘你,或者我需要錢,我求其喇,我接多啲戲,好多嘢,就睇你點把持你嘅態度。例如有啲人選影帝,選到喇,佢就變喇,巴閉喇,抬高身價喇,咁佢嘅氣質咪變囉,你攞影帝嘅時候唔係咁架喎,點解你而家得到之後變成咁呢,就係氣質變咗。」松哥也說到,如果你敗了,你更積極裝備自己,過程中可能慢慢又會累積氣質,變成自己的獨一無二。不過松哥亦表示,每人追求不同,不可以胡亂判斷人。 《利瑪竇》除了有梓軒做主角,其實亦有不少潛質演員,松哥更指名希望他們一起受訪,何洋(Ernestine)和菠蘿便是其中兩位。Ernestine在《利瑪竇》三次公演中也有份參與,她本身是歌手和音樂劇演員,亦有一隊婚宴樂隊,同時又是一名歌唱、戲劇導師,更會有配音工作,技能非常之多。至於菠蘿同樣也是音樂劇演員,出面會拍戲,也會教唱歌。他們兩人不約而同表示,雖然《利瑪竇》這部音樂劇會令他們在一段時間失去不少其他工作機會,但為了可以跟松哥合作,肯定義無反顧。 撰文:黃梓恒

    Know More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240214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240214

    24/02/14[重演官方專訪]利瑪竇丨劉松仁不再接戲淡出幕前 松哥屢傳患病親回身體狀況 殿堂級演技達人劉松仁,2019年首次為音樂劇《利瑪竇》執導,他形容當時「乜都唔識」,但受相識六十載的神父恩保德(Giampietro)所托,硬着頭皮接受「任務」。至今《利瑪竇》演出共20場,今年4月將於香港文化中心三度公演,由劇本、演員、音樂、舞台設計及服裝等等,均由松哥親自育成,他揚言:「我擺晒我自己落去,我自己行緊最後嘅階段,裏面其中一個就係《利瑪竇》。」 日前,松哥以導演身份聯同男主角王梓軒齊齊受訪,是次三度公演更加入數十人管弦大樂隊及100位中學生參與演出,梓軒說:「自從上兩次公演之後,我哋有機會同唔同學校交流,所以松哥趁今次畀多啲學習嘅機會佢哋,先有呢個合作。」 邀請現場演奏樂隊 至於管弦樂部分,松哥坦言向來有這個想法,只因冇錢未能成事:「而家機玄巧合邀請到現場演奏樂隊,我希望觀眾可以更加投入,享受成個戲嘅精神。」另外,由於主導音樂劇《利瑪竇》的恩神父去年離世,松哥透露將加入紀念環節,大讚對方為香港貢獻良多。 問到為何會執導傳奇人物利瑪竇的音樂劇?松哥笑稱「好奇怪」,雖然與恩神父深交多年,但對方從未邀請他作任何演出:「佢知道我唔係好做教會嘅嘢,因為我好怕hard-sell。」 松哥好準備 10年前,恩神父首次邀請松哥演出舞台劇《流芳濟世》,原本已有4齣戲在身的他,根本冇暇演出:「點知4部戲都同我講要延後,咁我冇得推啦,於是就開始第一次同佢合作。5年後,佢叫我做導演,我乜都唔識,好彩有好多人幫我,第一個我就搵梓軒,嗰時乜都未有㗎。」 過程中,松哥專心一致做好準備,從未為身負重任而產生壓力,他說:「Journey!旅途就係你不停咁行,只要你肯行,你就會逢遇,咁你就會一路行落去。」 梓軒感激松哥指導 相反被松哥點名做男主角的梓軒卻「壓力山大」:「松哥初初叫我研究個戲,我榮幸之至,但係松哥叫我演利瑪竇,我係好耐都冇答應。好大壓力喎,我何得何能?後來就係行咗先,最重要唔係我或者我嘅感受,最重要係件事喺大家心入面有個影響。」 梓軒感激由籌備至演出期間,松哥經常指導他,同時亦令他更相信自己:「如果安排咗大家一齊做,而你覺得自己唔值得,你係嘥咗人哋時間,係唔可以容許呢樣嘢。松哥提點我,我係用個好感激嘅心,如果佢唔提我,我就好驚㗎啦,即係冇得進步。」 他更分享過程中最大的得着,遇到問題不應該視之為「障礙」而是「練習」:「有問題,即係你要去解決,呢個係令你向前嘅,但係你當問題係一幅牆嘅話,就會好怯,你會企咗喺度。」 親自飛往新加坡與Kit接洽 《利瑪竇》的旅程的確充滿美麗的相遇,先有王梓軒,還有女主角陳潔儀(Kit)。松哥用「得意」形容Kit的加入,他透露原本已經有女主角:「個戲由業餘變咗職業,監製叫我搵個再有份量啲(女主角),我話唔得,人哋喺我最艱難嗰時答應我。」 […]

    Know More

  •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Topick – 240307

    利瑪竇 Matteo Ricci – Topick – 240307

    24/03/07[Topick]利瑪竇丨王梓軒視松哥為恩師 劉松仁親談息影原因:身體比慾望重要 久違幕前演出多時的劉松仁,近日為再度重演並任導演的大型音樂劇《利瑪竇》 ,再度現身宣傳,早前跟男主角王梓軒(Jonathan)在訪問中,透露日後無意再作幕前演出,震驚不少忠實影迷。 松哥日前接受專訪,承認了當下確是想息影,自感大半生為演藝理想而服務,現在是想多想時間來注重健康。 以意大利神父、傳教士及學者利瑪竇在16世紀中國傳教事迹為故事的《利瑪竇》 ,於2019年及 2020年首演及重演後,相隔4年將三度公演,劉松仁繼續擔任藝術總監及導演(另一導演為黃俊達)。 過去幾年松哥雖曾有傳出中風、行動不便,甚至口齒不清等報導,但久休一段日子的他,精神奕奕再度受訪,已是直接粉碎坊間傳言。 松哥不希望傳媒把焦點放在他身體狀況上,他更想分享的是,近年放下工作全身投入參予這齣舞台劇的體會和得著。 視松哥為恩師 相隔4年,劉松仁跟王梓軒等一眾台前幕後再度聚首,說是仿如隔世太誇張,但這幾年間香港人各自經歷不同的考驗,能夠平平安安再見面,自然說不出的感慨。Jonathan坦言:「因為這幾年縱使沒有演出這舞台劇,但彼此會互相問候,也會出來見面,故感覺時間不是過了很久,好像昨日才見完一樣。」 他視松哥為恩師,在籌備演出期間,讓他得到許多人生養份。「4年前我還未認識松哥,但他找我演出時,不論甚麼規模,我都一定答應,排戲時第一次見面,大家在互相探索,抱著一份未知的心態,但經過兩次演出,彼此了解更多,今次再見到松哥,感到他的銳氣更強,對於想表達甚麼信息,有更強的想法。」 松哥本身是虔誠天主教教徒,對於西方傳教士利瑪竇的生平,亦素有興趣,早在15年前已在構思著故事,但要真正去製作音樂劇,他坦言仍是新手,更自謙最初只是抱業餘心態做小型演出。 他回憶說:「當時還在籌備故事期間,城市當代舞蹈團開始參予,他們覺得這個劇可以成為一個經典,並提出可以嘗試等文化中心的檔期演出,我們一聽到都嚇了一跳,如果坐不滿怎算?後來我覺得不要自損信心,就向文化中心出發,台前幕後也要調節心態,邁向專業舞台劇的水平。」 現世下更要謙卑 […]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