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鳳之決戰前後 Luk Siu Fung II – BigTV100

  • 人善被人欺 Island Fear – 劇情

    Storyline 劇情 上映時間:1994地區:中國台灣監製:劉松仁導演:柯星沛合作演員:邵仲衡 莫鎮賢 鍾愛芬 楊嘉儀 王忠巡 ​Kan為人善良有禮,受過高等教育,被公司派到大嶼山大澳進行環保研究。Kan與妻子剛剛結婚不久,本十分恩愛,以為到了大澳後可過平靜清淡生活,誰知Kan妻重遇昔日黑社會男朋友Bill欲興Kan妻重拾舊歡,另一方面,Bill的妹妹又對Kan終日多番挑逗。這令到Kan與妻子的精神受到極大的困擾。一晚夜深,Kan妻嚇然發現Bill出現在他們的牀前。

    Know More

  • 少年與英雄 Boy and His Hero – 劇情

    Storyline 劇情 上映時間:1993地區:中國台灣監製:劉松仁導演:許鞍華合作演員:高志杰 葛愛國 閻俊成 王立民 ​影片介紹的是關於馬術隊的生活,由台灣的王小棣編劇,兩人一起到內蒙瞭解馬術隊的工作情況,做調查,最後完成劇本,但是由於演員表演、劇情結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終的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只在有線電視播過。

    Know More

  • 特警神龍 Urban Cop – 劇情

    Storyline 劇情 上映時間:1993地區:中國台灣監製:劉松仁導演:梁凱程合作演員:孫興 桑妮 狄威 陳鴻烈 谷峰 ​方翔與皮大司同時是特警行動組組員,但兩人性格各異。方翔對美女,金錢均來者不拒,但皮卻十分老實,因此二人常起衝突。只是,兩人都只是心和,面不和。方翔有一童年好友阿杰,傑為一黑道中人,二人經常互相照應,一向順利。後來,二人同時愛上雯倩,但雯倩心中卻只傾慕傑。在一次追捕行動中,雯倩被捉住作人質,方與傑連忙到場欲拯救雯倩。誰知,這時雯倩吐出對傑的愛意,方誤會傑原來一直利用雯倩來欺騙他。

    Know More

  • 20:16 – TVBWeekly

    17/05/23[TVB周刊]劉松仁 我懶但我有責任

    Know More

  • 20:16 – Wenweipo

    17/05/20[文匯報]認為埋堆會失去自我 劉松仁拒與好友合作 電影《二十比十六》改編自葉氏化工發展史兼本片出品人葉志成的發蹟真人真事,是一部獅子山下努力拚搏創業的勵志電影,為對年輕人有所啟發,社會增添正能量,影片全國上映,所有收益將不扣除電影製作成本,全用作慈善用途。 故事講述劉松仁飾演的葉海鵬和妹妹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廣東石龍鎮攀山越嶺,經8小時游過后海灣在流浮山尖鼻咀登岸及後創立「恒昌行」說起,從零開始奮鬥數十年至成功地建立了化工王國。 日前松哥為宣傳影片接受訪問,他表示今次接拍影片是覺得劇本好另類,拍攝前也有跟故事主人翁見面了解角色。戲中逃難一段戲亦是最感動到松哥,他指因為香港早期的年代好刻苦,他們的辛苦才造就了今日的香港,有所謂香港人的精神。 影片講創業,問到松哥又可有想過創業?他不假思索就答:「冇呀,自己唔係嗰個料子。」他指曾試過與朋友夾份做生意,當結束生意時就為了分錢的問題而感到心裡唔舒服,發覺好朋友是不可以合作,容易有磨擦,之後有朋友找他合作開製作公司,他都婉拒了。除了做生意,他認為工作上也不可以跟好朋友合作:「杜琪峯試過想同我簽兩年經理人合約,但我覺得拍戲導演同演員各有諗法,會有磨擦、會失義,(怕被他鬧?)唔係,係怕意見不合,所以一部都唔拍,唔想冇咗個朋友,現在大家關係好好,如果有拗撬就可能疏遠,影響到關係。」 在演藝圈多年,松哥予人的印象比較獨來獨往,甚少跟圈中人埋堆,松哥不諱言做這行埋堆對工作有利無害,但就有個問題令他選擇不埋堆:「我發現埋堆會失去自我,呢個圈演技個個都學到,但個性就學唔到,自己就去衡量邊樣重要,我就選擇要有自我。」 松哥對演戲研究的同時,對編及導皆精通,原來是為了遇到差的劇本時可以有方法補救:「劇本唔好,可以『人包戲』,即係靠演員演技補救,部戲都仲會好睇,但如果劇本、對手、導演各方面都唔好,自己都會唔好,若只靠運氣,自己的演出都唔會穩定,所以當時諗過編、導、演都要識,現在遇到呢個問題就識得去彌補,我以前好彩係『戲包人』。」 導演放心讓他改劇本 曾到台灣拍戲的松哥,當時要一手包辦編、導、演崗位,導演更會叫他改劇本,改完之後更不用過目,可見導演對他的信任。問到現時拍戲可會改劇本?松哥說:「現在啲劇本更加要改,(導演會讓你改劇本?)冇人唔畀我改。」他又曾試過跟一位電影明星合作拍台劇,當時更停廠跟對方排足4小時戲才正式開機拍攝,令他深感當年在訓練班的訓練是好的,當時拍戲的資金有限,演戲之外他在片場甚麼都要做,大家講求合作性,令他不會以明星自居,自我感覺就會縮細。 從影四十多年,松哥演過不少角色,問到他還有甚麼角色想挑戰?他即回答:「冇,我一向都唔恨(不特別熱衷)演戲,通常有戲就開始創作角色,我唔係鍾意表演的人,係一個怕醜的人,冇表演慾,又怕做訪問、影相,所以都好奇怪做咗呢行,創作都唔鍾意做,係好辛苦,都係一個職業,唔係咩叫專業?所以我拍每一部劇都辛苦。」而今次之所以答應做宣傳,他笑言是因為無人做,如有人做他就會退縮,就像以前跟鍾楚紅合作拍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也是對方教他應對。 採訪:梁靜儀場地提供:Hotel Sav 逸.酒店服裝提供:agnès b.

    Know More

  • 20:16 – Takungpao

    17/05/20[大公報]跟劉松仁講戲經 劉松仁是著名的老戲骨,演繹過無數角色,但原來他一向不渴求演戲,不喜歡表演也沒什麼表演慾。自言害羞的他,更不喜歡做訪問及拍照,所以自己也奇怪為何會做演員。不過,演戲藝術講求真,可能就是劉松仁的這份率真,造就了他的精湛演技,令他在演戲領域取得極高的成就。/大公報記者 吳珊珊 劉松仁(松哥)最近拍了一部勵志電影,故事改編自「香港化工大王」葉志成的奮鬥經歷。男主角與妹妹以四千元創業,其後發展成上市大企業,當中不乏感人經歷,更打動松哥接演。 講到創業做生意,很多藝人都躍躍欲試,但松哥自知不是做生意的料子,所以從來沒試過做生意。他說:「年輕時有朋友叫夾份做,但我覺得好朋友不可以這樣合作。首先自己不懂生意門路,那當然是由懂得的人去做,但如果蝕錢倒閉要計數時,照道理他有做工作應該蝕少一些,但自己第一個感覺卻是不舒服。如果對好朋友都有少少不舒服的感覺,再繼續下去,大家就很容易有摩擦,所以我更認定好朋友不可以一起工作。」 與導演杜琪峯(阿杜)分屬好友的松哥,記得有一天與阿杜吃飯,對方突然問他:「你可知為何我不找你拍戲?因為不想沒有了一個朋友。」松哥覺得所言有理,因為導演與演員各有想法,有時難免會有摩擦,亦可能會失言,所以他一直記住這句話,之後阿杜的製片致電想簽他拍戲,他即時推了,不是怕開工時會被阿杜罵,而是擔心大家意見不合會失去一個朋友。松哥說:「愈是好朋友,一起工作就可能有拗撬,有拗撬心裏會不舒服,就會疏遠少少,以致影響二人的關係。」 做演員最舒服 松哥一向予人低調、離群之感,但原來初出道時,他也有埋堆,因為埋堆才有多些機會。他說:「埋堆是方便一些,但要去適應這一堆人,就會沒有自我,而演技是人人都可以學到的,一年未得就兩年,兩年未得就十年,浸淫之下一定學會,但個性就學不到,所以我便衡量哪樣較重要,結果選擇了有自我。再者,當時的訓練班導師都是抗戰時期的演員,個個對戲劇一腔熱誠,自己也受到影響,希望演好戲成為演技派。」他慶幸當時導師好劇本好,演員好認真,老前輩又肯教導及幫助後輩,所以新演員很容易有出頭天,不過他又會想:「雖然你勤力又認真,但萬一劇本不好呢?劇本不好你就不好,這叫戲包人,不過都有方法應付,就是人包戲,即劇本不好演員好,一樣可以好看。那時好在是劇本好,即戲包人,所以任何人演都會紅起來。但如果導演、對手都不好呢?你自然也不好。換言之,方方面面都會影響你,令你的演出不穩定,變成要靠運氣,所以當時編、導、演我們都要懂,劇本不好就去補足,演員不好就教他怎樣演,遇到問題就去彌補。」當年他跟隨着名監製李兆熊時,就編、導、演也要學,更有創作劇本,他說:「拍《十大奇案》時,十日內要拍好以及做好後期,但李兆熊沒那麼多時間,我們就幫他,然後由他把尾關。那段時間,也是自己學得最多的時候。」 有一段時間,松哥到台灣發展,也是編、導、演都要兼顧。他記得曾起用一個電影紅星拍電視,由於對方從未接觸過電視製作,整場戲不知道怎去演,結果只好停廠,然後跟他排戲排足四小時,排完才拍。除了兼顧編、導、演,松哥連燈光、推軌,什麼都做,他說:「那時候沒那麼多錢,要靠大家合作,大家合作自我就會縮細,當作品出來時成功,大家都好開心。」 問到可想做導演?他坦言沒有,因導演比演員吃力好多,當年他由藝訓班出來,有老師就跟他說:「松仔,不要做導演,最舒服的是做演員。」這句話不多不少也影響了他,故這些年來他都專心做演員。不過松哥卻會修改劇本,亦沒有人不給他改,以前他為台視改劇本,台視也不必再過目。他坦言:「現在的劇本在戲劇上而言,不是太完整。戲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表演則一個人也可以,戲劇難,因為沒有對手就沒有戲,有人才有關係,如果關係不好或不成立,就有好多問題,若夾硬演就沒有可信性,沒有可信性就假,藝術上去到假就不必再講,因為藝術上是講求真。戲劇最難的是牽涉太多事情,不同畫畫,我賦予自己的思想感情就搞掂,戲劇要靠演員又要靠導演,又要攝影、燈光及音樂,所以演員控制的範圍好小又被動,但雖然被動,卻要盡量反客為主,在不知不覺之中令自己在被動中變主動,所以演員要做好多功夫。」問到可有新演員想拜他為師學演技?松哥笑說:「問就有,拜師就沒有那麼誇張。」 反璞歸真最難 近年內地影視業發展蓬勃,而內地演員主要來自戲劇學院,他們的演技是否比香港演員更勝一籌呢?松哥表示戲劇學院出來的不一定演技勁,他還講了自己的經歷。話說當年高群書導演找他拍攝《聞一多》,當他飛到雲南預備開工時,導演則飛了去北京,原來有關方面質疑他起用外來演員做正劇,還問他內地是否沒演員,導演解釋他就是不喜歡模式化的表演。松哥說:「學院派有一個表演方式,無論講對白、表演都教你,而最容易學就是模仿,模仿就有個模式,高導演就是不想要這樣。不過學院派亦有優點,演戲的基本知識會多好多,加上他們在學校有練習及表演,不會太害羞,演起來可以放些,相對一個未讀過戲劇的新人來說,自然較吃虧,但這不等於學院派演戲會好過新人。常有資深演員被小朋友對手搶戲,為什麼?因為小朋友夠真。藝術講求真,你愈多技法你就愈難真,所以開始演戲時會容易些,因為真,但演下去就變假,因為你演得多,演得多就有技法,用技法彌補假來掩飾,例如我開始哭,因為沒演技所以真,但到後期哭不出,就用技術令自己哭,不過旁人看不出,只有對手才知道。演戲到某個程度就有好多技法,技法雖然可以彌補假,但一段時間就穿崩,因技法來來去去是這樣,而真就次次都不同,所以演戲到後期,最難就是反璞歸真。」 松哥過去演過無數角色,可還有什麼角色想挑戰?他說:「沒有,我一向不渴求演戲。我是一個害羞的人,不喜歡表演也沒甚表演慾。我又不喜歡做訪問,怕拍照,所以好奇怪為何會做這行。(你喜歡創作?)不是。創作好辛苦,我只是當作一份職業,不關喜不喜歡事,來到就做好它,所以才說專業。(豈不很辛苦?)辛苦呀,每部戲都辛苦,所以我記得的都是辛苦事。」松哥也不喜歡做宣傳,如果有其他演員做,他就會縮到後面,並說:「以前麗的早期是可以不做宣傳的,因當時人人都看電視,只要看見預告片便知道有新劇推出,所以演員不做宣傳也沒問題。」他笑言現在見到記者向他伸出咪高峰便暈了,今次因為其他演員做不到宣傳,他只好硬着頭皮出來接受訪問。 場地提供:香港逸.酒店Hotel Sav

    Know More

  • 20:16 – Singtao

    17/05/19[星島日報]愈好朋友愈抗拒合作 劉松仁最怕因財失義 電影《二十比十六》改編自葉氏化工發展史的真實故事,當中講述於60年代末葉氏兄妹從內地游水來港的發 史;劉松仁在戲中飾演化工集團總裁,年輕版則由內地演員吳俊余擔演。 為演繹今次角色,劉松仁坦言曾跟葉氏化工主席葉志成見過面,大讚對方為人隨和又謙遜,亦很有誠意,因為該片由葉志成出資拍攝,收益會不扣除成本作慈善用途,感覺很有意義。松哥直言戲中的逃難經歷,最令他最印象深刻。他說:「早期的60年代,他們跟香港一起繁榮,那個年代的人相當刻苦耐勞,造就今日的香港,他們有一定的功勞,亦所謂的香港人精神。」 讚呂星辰可塑性高 談到跟一人演兩角的呂星辰有不少對手戲,他大讚對方是頗有氣質的女生,演出不浮誇,而且可塑性甚高。除了做演員外,問到可有興趣做生意?松哥笑言自己並非做生意的材料,後生時曾有朋友建議合資做生意,不過他認為不可以跟好朋友合作。他說:「我唔識做生意,當然由識的人去做,如蝕錢要執笠就要計數,識做的人亦會計少些,咁會有 唔舒服。但心諗人 有做 又 喎!如果咁好朋友都有唔舒服,再落去大家會好容易有摩擦。」與導演杜琪 相熟的松哥,透露曾經有次相約吃飯,對方問及他可知為何沒合作過拍戲?原因不想失去他這位朋友。他說:「呢句說話令我會思考,因為他是導演,而我是演員,大家各有諗法,有時會有摩擦,更可能會失義。一年後,他的製片打畀我話:『杜生想同你簽幾部戲?』我即話唔好啦!因為唔想無 個朋友,愈是好朋友就愈唔想,目前大家的關係好好。」 文:鄺芷瑩 圖:李樹勳

    Know More

  • 20:16 – HK01

    20:16 – HK01

    17/05/14[HK01]劉松仁憶亡母頓悟相處之道 到50歲才學懂什麼是愛 劉松仁演過大俠、皇帝、總裁、傻佬、姥姥等數之不盡,到了耳順之年才發現「演」得最滿意的角色,還是現實中媽媽的乖仔。在劉松仁眼中,劉媽媽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女性,出嫁從夫、仔大從子。「她沒有自我,永遠以你為主,你唔開心她就匿埋一邊不嘈你。」甚至沒有聽她說過一句「不」,就連當年考麗的藝員訓練班,媽媽也只交代一句:「唔好學壞。」他記住了這句話,一路上也未曾忘記媽媽的好。 別和父母計較 生命是一種循環,不止是階段的交替,角色也會互換。媽媽自小百般遷就,劉松仁不諱言少時不懂感恩,奉旨接受媽媽的愛,直至她年紀漸大,在照顧她的過程才發現原來自己不曾愛過人。 「以前愛自己多一些,不懂得怎樣真正的愛人,愛是無我的,不可以有自己,要順着她。她說話其實沒有意識,會說有人偷她的東西、落毒,她也控制不了自己,如果跟她拗『邊個偷嘢啫,邊個落毒啫』,她會覺得我不幫她,激到死死吓,我又激到死死吓,因為『自我』仍然存在,你『認為』沒有這件事,你『認為』有啱有錯,對她來說根本沒有意識,你還『認為』什麼?」 做了幾十年人,劉松仁坦言自己也一直在體驗父母跟子女的關係,再在摸索中學習。「我們跟別人相處一直在計較,你點對我我點對你,但媽媽不會跟我計,因為我是她的兒子,我跟她也無得計,兩母子嘛。」 孝和順的含意 當對或錯都變得模糊,爭拗還有何用?他自此學會順着媽媽的說法,「『佢咁曳偷你嘢啊,我幫你鬧佢!』這樣她聽到便會很開心,反正她也不會害到人,只是控制不了胡思亂想,件事解決了,我安樂,她又開心。」所以人們說孝不如順,「孝、順」二字更要拆開來看。 劉媽媽去年底離世,向來侍母至孝的劉松仁日前在社交網站撰文表達思念,一向低調的他難得展示感性一面,被問到有否感到遺憾,他卻顯得灑脫,「比起遺憾,不捨的感覺更強,她其實去了更好的地方,但有時去到某些地點會想起她,相處的畫面會出現。」正在看此文的朋友,你記得第一次擁抱媽媽的情境嗎?劉松仁就到了四、五十歲才第一次主動抱抱媽媽,所幸是不算太遲。 劉松仁指演員要懂適時休息 讚胡歌有智慧封他做偶像 香港觀眾好久不見劉松仁,對上一次看到他的作品要數2015年的《華麗轉身》,今年他終於帶着新戲《20:16》回來,故事改編自葉氏化工主席葉志成的真人真事,上世紀70年代由東莞偷渡來港,在獅子山下漸漸建立起工業王國,劉松仁坦言透過角色口中說出的大道理,正是他想對新世代演員說的話,也是他想年輕人明白的事。 曾幾何時,香港的核心價值就等於獅子山精神,肯做總會捱出頭,如今卻是日日食麵包都未必買到樓,捱足一世只為幾舊磚頭,獅子山精神是否還有位置?劉松仁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要訴諸教育,「那並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需要過程。當我們忙起來,路邊有很多花,身邊發生很多事也不會看到,如果有人話你聽,你就會發現那些花真的很靚,再延伸到花是怎樣成長,教育就是引導。」 劉松仁認為這是個迷失的年代,年輕人不覺得幸福,也未必感到開心,以為他會分享威水史講講當年勇,他卻謂自己年輕時其實也很懶,「那時我在無錢拍戲,拍完有錢就不拍了,消失一段時間。」在消失的時間裏,他盡情休息、玩、hea,淡薄名利,自言演員在他只是一份工,可出道逾40年的他自然見識過不少人在名利前迷失自我,「凡人嘛,好多人享受紅的感覺,博命做,未夠30歲就崩潰。反而,胡歌就是好例子,他在高峰位決定休息,去美國讀書,真是好有智慧的演員。」松哥笑言自己會跟胡歌說當對方是偶像,在當紅時能夠捨棄,證明他沒有迷失,未忘初衷,「你做事同時能兼顧健康,這就是成就,不然這些成就會攞你命。」 […]

    Kn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