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3/21[明報周刊#2937]人生正經歷「病」的階段 劉松仁:活得明白就會死得瀟灑
撰文:徐雲 攝影:鍾漢平
「人要活得明白,當你活得明白,就會死得瀟灑,這幾年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我體驗到很多事,我覺得很幸福!」七十五歲的松哥劉松仁,經歷生、老之後,正面臨「病」,病中卻感受到無比的愉悅和幸福!
大家都知道松哥劉松仁病了,去年他為歌舞劇《利瑪竇》擔任藝術總監和導演,「病」令他行動不便,出入要用柺杖,有傳松哥中風,但他卻對病情絕口不提;一個月前,松哥在深圳「毋界影視中心」舉行「松風捉影心靈分享會」,他當時透露:「我因為病,右邊身動不了,可是我左邊身仍然活動自如,你說上天是不是對我很好?以前我很心急,樣樣都要快,慢一點就受不了,現在因為病,不得不慢下來,我發現慢的世界非常美好,所以這幾年是我最開心、最幸福的階段!」
這天約松哥在香港見面,當大家依然好奇他患了甚麼病時,松哥強調說:「我為甚麼不說病名呢?因為每個人都會生病,一般人對病很理解,可是對病名卻有負面想法,我希望分享的是,當我們遇到困境或患病時,應該用甚麼態度來面對,如何在所經歷的過程中成長,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我經歷了生和老,現在病了,我說過人要活得明白,當你活得明白,就會死得瀟灑,這幾年經歷很多,知道甚麼是開心的日子,所以現在我覺得很幸福!」
遇上辛苦到想死的逆境
松哥的開心與幸福,源於看世界的眼光不同了。當他在巴士站等車,司機看到他手持柺杖,會將車門停靠在他面前,等他上車拍卡後,慢慢走向座位,直至坐穩後才開車,松哥說:「你知道嗎?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心急人,喜歡開車,樣樣要快,以前一上車就要馬上開車,可能司機遲了幾秒,礙於修養,嘴上不說,心裏也會怨『阻住晒』;當我去到病的階段,因為看到別人的善良和温暖,像突然看到另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裏面充滿感動和感恩。」
今年七十五歲的松哥坦言,六、七十歲時,還事事要快和心急,是會出事的。他撫心自問自己的性格,要改變是不可能的事,多年來習慣了心急模式,就算知道會出事,想改也改不了,「我拍了五十多年戲,做了所有想做的事,幫恩保德神父完成《利瑪竇》之後才病,我問自己,你想怎樣?你還敢不敢怨?我當然不敢再怨!」松哥認為上天用「病」這個方式,讓他不得不慢下來,在慢下來的世界,才發現一直以來被很多人疼錫。以前做明星,大家都追着他,讚他叻、讚他有型靚仔,松哥說:「我知道多人追捧愛錫,但內心深處難免會想,是不是真的錫我?現在病了,我不再是以前的劉松仁,可是大家仍然對我好,令我感受到人間温暖,你說我是不是很幸運?是不是要感恩上天的巧妙安排?」
患病至今已有一段日子,問松哥當初被疾病侵襲時,有沒有受到打擊感覺恐懼?他坦言沒有恐懼或害怕,因為在更早的階段,松哥經歷過媽媽患病至離世的過程,已經像在教導他,如何面對生死議題,「我曾經是一個很自我的人,面對媽媽患病時,要從自我漸漸變為無我,其實是非常痛苦的階段,掙扎了很長時間,一度迷茫,那種痛苦甚至令我有想死的感覺,然後我就問自己,既然連死的心都有了,為甚麼不改變呢?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知道,當出現令我辛苦到想死的逆境時,其實是上天給我重生的機會,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前因後果,發脾氣、憤怒改變不了現狀,負面情緒反而令人更不愉快,身體病了,內心還要承受痛苦,這樣豈不是很傻?當然一般人都會有憤怒,有不忿和埋怨的想法,但我不想做一般人。」
不做一般人的松哥,將患病時的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思考,是因為在過去的日子中,松哥不論拍戲還是生活中,有好幾次經歷生死邊緣。松哥透露,有一次在美國旅行,因為飛機故障改行程,期間去航空公司改機票,本來朋友負責駕駛,中途換了松哥開車,半路突然有樹枝從天而降,飛插在他面前的擋風玻璃上,千鈞一髮之際,竟然幸運地毫髮無損,「從飛機故障開始,到朋友走錯路遲到,再換我駕駛,然後意外發生,整個過程每一分鐘,甚至每一秒鐘,都奇異地配合到天衣無縫,事後回想所有意外的前因後果,除了天時地利還有性格影響,都令我不得不相信,凡事皆有定數,生與死掌握在上天手中!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問為甚麼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我沒有怨恨和憤怒,只在想上天讓這件事發生,背後一定有原因,當你的念頭轉向積極樂觀,就會看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出書籌款舉行分享會有領悟 75歲劉松仁「後半生放得下是智慧」
松哥劉松仁面對疾病的樂觀和積極,感染了身邊很多人,如物理治療師請他與想不通的患者傾偈,醫生邀他與病友聊天,漸漸松哥的「心靈分享」,擴展到患者以外的羣組,「慢慢開始不單與病人分享,還與面對婚姻問題的夫婦分享,有父母因為管教子女出問題,有年輕人對人生苦惱,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各種問題,往往令他們感覺痛苦不堪,我分享自己的看法,有機會令他們釋懷,上天可能想透過我的經歷,將體驗到的幸福和滿足,分享給其他人,所以我知道晚年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得著與其他人分享,當大家面對逆境感覺迷茫時,換個角度想想,或許可以減輕壓力和負擔。」
首次心靈分享會,由電影圈的導演好友李仁港為他策劃,松哥說:「在我接近晚年的時候,會覺得時間已經不多了,既然所說的話還有人聽,是不是應該做點甚麼,幫助有需要的人。『生命分享會』起初只是一個念頭,在朋友幫助下可以成事,可是我不想大家覺得劉松仁開影迷會,所以一開始強調並不是影迷聚會,希望來參加的人,不要視我為偶像,我也不想當他們是影迷,從小到大,因為重視朋友,所以一直嚮往交朋友,分享會是互相都有收穫,不是像上課一樣,只聽我講道理,有很多互動讓大家抒發內心想法,這樣才能有不枉此行的收穫。」
松哥坦言,為了思考分享會的內容,很多個晚上都夜不能眠,因為每個人面對的問題都不同,有時候想到平生第一次,在人生這個階段竟然辦分享會,他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然而當大會收到蜂擁而至的報名表時,松哥仍堅持只安排六十個名額,因為人太多就失去互動機會,透過抽簽召集了首次分享會的來賓,之後各自在社交平台分享感受,松哥也細心地閱讀後回覆,他慶幸在晚年,上天仍在賞賜朋友,令自己的人生非常富足並充滿驚喜。
分享會也令松哥得到從未有過的體驗,更令他檢視了自己過往的人生,「以前我對工作出名認真嚴謹,任何有機會影響作品的人或事,都被視作絆腳石嚴厲對待。我記得在台灣拍戲時,老闆說我樣樣都好,演技好工作認真又有觀眾緣,但是脾氣不好,對人太嚴厲,如果能改一改這種性格就完美了!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可是改不了,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了,因為我不重視別人的感受,只重視拍出來的作品是否完美。」現在的松哥,則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感受,他向負責籌備分享會的工作人員強調,希望大家用心做事真誠以待,「我告訴他們無論效果如何,我是有心的,雖然不知道分享的內容,最終能不能幫助別人,可是當我們投入真心,一定可以得到滿足。分享會後,我已經很疲倦,可是看到一班年輕人,還在做總結忙到深夜,當時很感動忍不住想哭,心想,你劉松仁算甚麼?竟然有人為你捱更抵夜默默努力,這也是我生平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在娛樂圈可以不要名利
松哥認為分享會能夠順利完成,像為晚年增添了美麗燦爛的一頁,所收穫的點點滴滴,也正在豐富自己的人生。松哥坦言「老」這個字,在眾人眼中可能是負面詞,可是當走在「老」的路上卻很歡喜,因為已經懂得享受這個階段,喜歡現在的自己,也代表着以前的劉松仁太不可愛了!在長達五小時的分享會上,松哥為每位嘉賓送上一本書,書名《松風捉影》由好友李仁港設計,這是松哥個人隨筆攝影集,用以往所拍的照片,記錄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幾個月前開始籌備分享會,公司問我想準備甚麼紀念品送給嘉賓,李仁港知道我喜歡攝影,提議用我的照片做主題,再幫我做美術總監。」
書中開篇的第一章是「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這就是松哥七十多年來的人生經驗。新書匯集了松哥對人生、事業、親情與友情的感悟,他形容書中的每張照片,都承載了對這個世界的熱愛與思考,期待與每一位翻開書頁的讀者,進行獨特的心靈對話。由於是非賣品,內裏附有捐款書簽,為河北照顧殘疾兒童的「黎明之家」籌款,這是松哥多年來一直關注的慈善團體。
松哥在娛樂圈見盡無數人起跌,看到成功的同時,往往埋下墜落的伏線,「我和內地很多演員有合作機會,有一名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演員,很紅卻因為捱得辛苦病了,在醫院時,父母扶着他在草地曬太陽,他和我說當時很難過,應該健康的年紀,卻令父母擔憂受累,我告訴他要記住在娛樂圈走紅,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加上你的謙卑好學,剛好遇到好劇本又配合時代,一旦走紅自然很多人捧着錢找上門,沒有見過那麼多錢送上門,演員自然會忍不住密密接,忽略了健康捱到病,其實是必然!『紅』成為推倒演員的因素,所以走在成功路上,也要看看背後帶來的問題,不要盲目地被成功牽着向前,如果不懂得抗拒誘惑,不能把持自我就會迷失。」
初入演藝圈時,松哥說看到大家要埋堆才有機會,當時也想過是否隨波逐流,「可是一想到埋堆就要失去自我,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難道我要喝水?別人說甚麼我也要附和,雖然可能會得到一些機會,可是如果靠山倒了怎麼辦?追隨別人的生活,對我來說非常痛苦,我情願將時間和精神用來鑽研演戲,所以我一早想清楚,在娛樂圈可以不要名不要利,有段時間不喜歡娛樂圈生活,實在沒有錢才去接戲,現在回看就知道,前半生拿得起是能力、後半生放得下是智慧,現在放下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走得自在。年老時,不能再用年輕時的心態生活,要懂得取捨才是智慧的選擇。」
場地:Tomacado花廚(銅鑼灣)
Part 1
Part 2
C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