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最近更新

- 專訪 Interview2025 年 7 月 25 日劉松仁笑哈哈盡本份 – Interviews-1992劉松仁笑哈哈盡本份 92年[風采]劉松仁笑哈哈盡本份 「觀眾記得我是因為《陸小鳳》,我卻記得麗的早期的一個劇集以及無線的《北斗星》,因為這些都是製作認真的劇集。」劉松仁七〇年初入電視,由麗的至無線再回流亞視繼而去台灣,到今天足足二十年,仍然在拍電視劇集。劉松仁最喜歡七五至八〇年間拍的電視劇,因為大家長性競爭,製作認真。八六年去了台灣,又喜歡當地的製作,理由都是因為認真。「電視的製作步伐比較慢,適合我的性格。我一向以做好工作為目標,因此非常專注,每一部戲都放很多心機。通常劇本一到我手,我就經營角色,一經營就不能停止,一入戲就不能出來,成天在戲中打轉,情緒深受影響,演完後好像付出很多精神。所以,我不會找戲來做,意思是沒有慾望要特別演些什麼,因為經歷一個戲時實在太辛苦了。」「不單做戲,我做人都好認真。」記:太認真會不會不適合娛樂圈?劉:都做了那麼多年,我都不去追問究竟是否適合了。記:你覺得自己在工作上的付出與收穫是否成正比?劉:如果從金錢來說,我就不批評,因為不知道什麼叫正比。從做人的收穫來說,一定成正比,怎樣與人相處,自己的行為修養,都是累積得到的。記:做戲這樣辛苦,究竟喜歡與否?劉:不肯定。當我要做的時候就去做,我只能夠比較接近演戲這回事,但不讓我做戲又不會死,只有不做人才會死。做人是做任何事的基礎,做戲只是輔助的,做人是首要。記:做人豈不是好辛苦?劉:有辛苦階段有輕鬆階段。做人包含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幸運與不幸,沒所謂啦,反正要經歷過,生命才有趣味。記:可否舉例說明這種辛苦與不辛苦的狀態?劉:拍戲時不覺辛苦,但有一年病倒在醫院就覺得原來當時好辛苦;失戀時覺得好辛苦,但過後覺得不過是一場經驗,生活又豐富了一點。「人家常讚我演戲好,我告訴他們,其實我只是比較專注認真。」劉松仁說,一個好演員並不是像他那樣的。好的演員應該有創造力,身體語言強烈,這是天分,他不是,他只是一個好勤力的演員,世界上勤力的人不多,所以大家就覺得劉松仁都不錯。「我做戲最差就是想像力不足,不在我生活範圍的,我就想像不到,當然可以演,但表現手段肯定不夠豐富。」有人認為劉松仁憂鬱的面容是他演戲的上佳本錢。他不盡同意。「個人的面部肌肉結構會令一個人有特殊的形態,比方憂鬱比方寬容,但能否使各人的特殊氣質變厚變深,就靠人生經驗了。」至於人生經驗從何而來,劉松仁引述前輩一句話——俯首皆拾。一個人在任何環境都可以領悟就謂之俯首皆拾。學習不一定來自老師來自書本,一花一石都是可供學習的。「近幾年,自我存在的感覺強烈很多,真是太好了,我是好認真對待生命才有這個發現。」「以前我讀一個劇本,一般上讀五、六十次,現在他們會罵我神經病的,以前五百元可以生活,現在五千元也不成,隨時要五萬元才足夠。如果人家用我以前那套方法演戲,怕只怕到三十仍未可以做到主角。如果你未吃過牛肉,就不會知道牛肉美味,一如你未試過演戲演得過癮,和對手有交流,根本不知道演戲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每個人都有演戲潛質,好像你要講騙話,也有講得神似或不神似之分,經驗十分重要的,只要你能領悟箇中竅門,而又緊抓到手的機會,說不定就能一飛沖天。」劉松仁就曾試過問一位導演:「他這樣演戲,怎樣做得主角呀?」誰料導演輕描淡寫的跟他說:「他唸對白最好呀!」松仔坦言當時是有點滄涼感,幹嗎現在的演員會落到如斯田地?先別說戲演得好不好,講得好對白就已經萬幸了!經歷令人成熟,劉松仁的開朗,不多不少與他的性格變得豁達有關。以前的底線劃得太直、太深、太硬,事事都拉得繃緊,不肯放鬆,到頭來只是苦了自己。過去跟松仔合作過的,都在背後喚他「劉監製」!但現在可不同了,因為他曉得在適當時候嘻嘻哈哈,明知跟對方認真不來的,何必為難自己?「如果情況不容許認真的,倒不如放鬆自己,笑嘻嘻的做完自己本份,雙方都可以開心些。」以前你別要在劉松仁面前講情愛事,他總擺出一副「不要惹我」的態度,但隨著心路歷程的轉移,對這些從來被視為私人事,沒必要公告天下的「小事」,亦能侃侃而談。劉松仁的發現是關乎男女感情的。他說以前他愛一個人時,對方就是他的一切,就是他的生活中心,他可以為感情放棄很多事情,只要對方喜歡就可以了。這幾年有所轉變,除了愛人,他發覺其他事情都可以是重要的,譬如朋友,譬如自我發展。想通了,生命如花開一般燦爛。人到中年,仍然保留童真,對生命充滿好奇。這段日子沒接戲在家學習電腦學習舞台知識,偶爾出外遊歷,對自身亦有所要求,去年戒了十多年的嚴重煙癮,一下子自信心爆棚。他說:「我煙都戒得,還有什麼是不行的?」「我對不起人,人對不起我,都試過,也不好緬懷,因為牽涉其他人也不好說,總之我是認真的。」大家都說劉松仁一定是受了甚麼刺激,才令自己的人生觀出現大改變。「說來或許別人不相信,我並非受到任何打擊,而是人生的進展過程是這樣的了,好像很多人以為我大男人主義,其實我最曉得為女友設想,我最怕女朋友或太太沒事做,賦閒在家,她整日坐在家中,與外界隔絕,根本不能理解我在外面的感受,我要一個可以和自己分享苦樂的伴侶,可能我太理想化,所以絕對不花心,一個就是一個,絕不會同時愛幾個女人。」言下之意,轉性之後的劉松仁,是開始花心乎?「當然不是,只不過沒打算為一個女人犧牲太多,沒有自己。你們覺得我比以前活潑,只是將過去一些隱藏了的本性顯露出來罷了。」「以前覺得如果走錯一步路,就會損失很多東西,錯不得自然倍加執著,但現在也沒什麼可以失的了,所以人亦變得輕鬆,可能是想通想透,連對事情的看法亦豁達多了。」但他卻強調自己執著如故:「就好像你穿上鞋子出門,如果你不向前走,你就永遠出不到門口的!」在台灣經年,劉松仁學曉了不強求,凡事隨緣!「在這個地方,不由你說『我一定要這樣,我一定不要這樣!』說這個地方不黑暗是騙人的,很多時你要做就做,多說一句不做,也就真是沒得玩了!」所以他知道要珍惜,不強求。今天的劉松仁,所見的天地,自是另一境界,更高更闊更遠大!文字版:小豬道道 […]
- 百年人海2025 年 7 月 24 日百年人海 – 250717百年人海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7/17 – 25/07/18《百年人海》公演 [澳門日報]劉松仁低調現身撐場 泰臣執導《百年人海》正式公映 藝人泰臣(翟凱泰)執導的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堂一百周年舞台劇《百年人海》,日前正式公映,除不少神父到場支持外,該劇顧問劉松仁亦都低調現身支持。松哥婉拒上台謝幕,但完騷後到後台為眾演員打氣。泰臣表示前輩劉松仁不願搶鋒頭,所以連旁白都拒絕聲演:“畀松哥拒絕咗啊,不過人生中可以畀前輩拒絕嘅有幾多個?畀松哥拒絕都係我嘅成就嚟。劇中我都偷偷剪咗佢以前啲片劇出嚟,聽到啲觀眾好有反應,唔知佢會唔會嬲,搞到我唔敢望佢。”首場演出後,泰臣感覺鬆一口氣,他表示想再任舞台劇導演崗位:“我見到台前幕後一齊向目標出發,大家付出都有價值,聽到觀眾嘅參與都好開心。” 官方幕後花絮 劉松仁哥哥就係呢次劇嘅顧問,泰臣就有千萬個諗頭出現過,但都比松哥拒絕咗所以佢竟然偷偷地「出賣松哥」!Well,我地一於爆料比當時人知睇吓有咩反應!*都唔係我地出賣嘅,怕咩Wor! TVB 娛樂新聞報道 […]
- 百年人海2025 年 7 月 24 日百年人海 – 250630百年人海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6/30[專訪]泰臣邀劉松仁出山任舞台劇顧問:「想『碌卡』搵佢做旁白!」 藝人泰臣近日除忙於拍劇外,更擔任舞台劇《百年人海》導演,亦邀請劉松仁擔任劇組顧問。日前二人為舞台劇拍攝宣傳影片,未埋位時已經「密密傾」劇本,松哥笑指多年來已學懂「抽離」,今次未有趁機發掘「徒弟」:「我做戲做完就係做完,每次跟項目都很大壓力,因為我要思考諗到『頭都爆』,要代入觀眾嘅角度發現問題,同時要諗定點解決!」松哥表示未曾與泰臣合作,但曾觀看對方舞台劇演出留下深刻印象:「之後睇佢喺TVB做戲,覺得佢好突出,留低一個好好印象俾我。我唔知佢做導演嘅功力有幾多,但見到佢好投入、好認真。」泰臣表示喜獲松哥認同,定必使出渾身解數,更自爆想邀對方出山任劇組旁白:「我有問佢啊,但佢冇覆我!不過佢剛剛話『賣關子』先,即係都仲有彎轉有機會嘅!今次素人劇組比咗好大驚喜我,除咗松哥比好多意見我地,仲有唔同界別精英幫忙,真係發掘唔少寶藏!」 泰臣’s Facebook 與劉松仁先生的一席話。鏗鏘有力的話句,堅定真摯的態度,流露着他對人生參透出的智慧和哲理,讓我拜服,受教了我:松哥,我有冇少少氣質演到陸小鳯呢?:⋯⋯ starshk […]
- 松風捉影2025 年 7 月 24 日松風捉影 – 250511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5/11 與劉松仁共赴一場心靈之約 劉松仁心靈分享「如何喜歡現階段的自己,不強求什麼,一切隨環境隨心而行。」 適逢聖瑪加利大堂100周年,藉此機會與大家近距離接觸。 「因天主的恩寵,我成為今日的我;天主賜給我的恩寵沒有落空,我比他們眾人更勞碌;其實不是我,而是天主的恩寵偕同我。」 (格前 15:10)天主賜給我們獨特的恩寵,你有否珍惜並努力尋找天主在你身上的旨意?劉松仁體會到自己患病是一份恩賜,人蒙受恩賜便需要感恩,於是他深思:天主究竟希望他去做甚麼呢?慢慢發現患病後跟病人講克服困境的經歷,鼓勵了很多人,原來這是天主希望他去做的。現誠邀閣下邀請好友一起見證劉松仁的人生故事,並透過他的分享,感受天主在你身上留下同樣愛的印記。 25/07/11[公教報]劉松仁追憶母子情 領悟無我之愛 雖然媽媽已離開塵世九年,但她慈祥的面容,仍深印在公教藝人劉松仁的腦海之中─他年輕時在加拿大退學後偷偷回港,戰戰兢兢踏入家門時,母親只是溫柔地歡迎,沒有質問半句;成為影星後把脾氣帶回家,母親默默承受,無怨無悔地關心他,「媽媽對我的愛不帶絲毫計較,讓我知道愛是『無我』的。修道人無我的愛從天主而來,而在俗者透過親情去經歷無我的愛。」劉松仁於本年母親節在其領洗的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禮堂主持分享會,憶述亡母的愛如何令他領悟孝與順。這次活動數百個座位全滿,成為堂區建堂100周年的其中一項重點福傳活動。劉氏為曾服務聖瑪加利大堂的恩保德神父(2023年安息)製作史詩式音樂劇《利瑪竇》後, 愈加積極為教會福傳,他與堂區合作透過其隨筆影集《松風捉影》,為河北的修會殘障兒童院舍「黎明之家」籌款,最近亦為聖瑪加利大堂建堂100周年音樂劇《百年人海》擔任顧問。「觀眾對我和媽媽的印象,是我倆牽著手吧?然而,媽媽受了數十年苦楚和困難,才有往後的幸福⋯⋯ 她走到人生最後的十多年,我才開始為她補贖。」劉爸爸移居外地後,媽媽便獨力照顧兒子們。劉松仁憑著精湛的演技和鮮明的個性,不靠「埋堆」而成為影視紅星,「如果我需要應酬,就會失去自我,故此我要保留我的性格,我入行後到50歲一直『賣酷』。可惜我隨著(演藝事業)愈來愈成功,愈來愈自我,脾氣和(角色的)憤怒深入骨髓,也帶了回家⋯⋯媽媽卻一直遷就我。我夜班回家後,看見她端出宵夜,我便大喝一句:『不吃了!』其實我不忍心看見她為我操勞, 表達時卻沒有考慮她的感受。」劉松仁早年跟朋友相聚時,身旁的媽媽擔心「失禮」兒子而急急離場,「我當時很難過!後來我要彌補數十年的不孝,也明白子女的所謂『孝順』,有時只是父母的包容而已。」 重新牽上媽媽的手 經歷多番領悟後,他學習放下自我, 「我某次擁抱媽媽,她的身軀卻不斷顫抖,原來是因為數十年未被異性擁抱過而感到不自在。」這份遲來的擁抱和媽媽的顫抖,令劉松仁倍添內疚,他陪伴媽媽外出時, 刻意牽著她的手,最初被甩開,漸漸兩手互相緊扣一起。「後來媽媽患上失智症,不懂得辨別是非, 即使我多番解釋,她仍無法明白。我難以適應這境況,痛苦得要死。我在這個階段學會愛她,卻無法用行動愛她,從而體會到孝不如『順』─ 順從她的意思便好⋯⋯同時漸漸明白到,為何耶穌基督要被釘在十字架上,因為只有死後才能重生,而人走到絕境時,才會重現生機。」劉松仁一直為其潮州男兒身份自豪,媽媽亦深具順從丈夫和兒子的潮州婦女美德,然而,他於50 歲時卻從親戚口中得悉,自己原來是客家人、媽媽是寧波人,便醒覺到身份只是虛名而已。他體會到世間上的人與事,以至社會移風易俗,皆以愛為基礎, 「只有透過愛人,愛至痛苦,才會領會到快樂。」他鼓勵教友懷著愛和柔順的心,面對世間一切挑戰。(鄧) 劉松仁在聖瑪加利大堂主持分享會 最前排: 聖瑪加利大堂主任司鐸金容載神父( 右六)、關仲華執事(右五)、牧民議會會長馮瑋瑜(右八)、劉松仁(右七)和教友於分享會後合影。 […]
- 百年人海2025 年 7 月 24 日百年人海 – 專訪百年人海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Interviews 專訪 25/06/30[專訪]泰臣邀劉松仁出山任舞台劇顧問:「想『碌卡』搵佢做旁白!」 25/07/10[文化者]《百年人海》音樂劇場記念《天若有情》教堂百周年 劉松仁憶述哪位影響一生的人 […]
- 百年人海2025 年 7 月 24 日百年人海 – The Culturist – 250710百年人海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7/10[文化者]《百年人海》音樂劇場記念《天若有情》教堂百周年 劉松仁憶述哪位影響一生的人 跑馬地黃泥涌道旁往上走,經過一條長長石級樓梯之上,有一座教堂。如果是電影迷,除了覺得它美極了外,還會想起經典電影《天若有情》中,穿全白西裝的劉德華騎電單車載着一身白婚紗的吳倩蓮,來到這教堂門前,向上天祈禱。這座教堂叫聖瑪加利大堂,建於1925年,今年剛滿100周年,屬一級歷史建築。為慶祝聖瑪加利大堂,今年特別創作了音樂劇場《百年人海》,由泰臣(翟凱泰)執導,而擔任顧問的則是資深演員劉松仁。原來,50年前松哥居住在跑馬地,天天都往教堂跑,他說影響他一生的兩個人,一位是母親,另一位就是聖瑪加利大堂的恩保德神父。泰臣表示喜獲松哥認同,定必使出渾身解數,更自爆想邀對方出山任劇組旁白:「我有問佢啊,但佢冇覆我!不過佢剛剛話『賣關子』先,即係都仲有彎轉有機會嘅!今次素人劇組比咗好大驚喜我,除咗松哥比好多意見我地,仲有唔同界別精英幫忙,真係發掘唔少寶藏!」 跟着神父,幫人戒毒 「小時候家住鑽石山,我幼稚園就在天主教學校讀書。小學時,我在聖母學校讀了一年,然後轉到德望,到三年級我家搬到跑馬地,所以我就來到了這裡。」劉松仁:「其實我從小就在教會學校長大,開始聽道,當年我幾兄弟都返這教堂。大約六年班領洗,是恩神父幫我領洗的,領洗後參加聖母軍,我不是在學校長大,我真的是在聖堂讀書,在這裡長大的。」他記得,當初來時應該是1955-59年,六十多年前的事了。松哥說自己返教會不是來玩,那年頭教會肩負很多社會責任。他十幾歲時加入了聖母軍,常幫忙做義工,「我來開會,有很多社會工作要做。我們會去聖保羅男女校教小朋友,當時神父為貧窮學生建了一間學校。有些小朋友沒讀書,他們會抓學生來上課,我們是中學生,負責教小朋友。大家平常辦很多活動,到了聖誕又開派對。我們又跟神父去木屋區做探訪、幫人戒毒,當時有很多道友呢!我們也跟神父同往。」要見道友你會驚嗎?「怎會驚?跟着神父都驚?我們後來還專門輔導學壞了的小朋友,帶他們去聖堂做彌撒。所以我後來入TVB演《北斗星》(以社工為主題的電視劇),就很順理成章『開正我嗰瓣!』我很喜歡《北斗星》。」問松哥有多受教堂影響?他搖搖頭,直言:「不,我們是受神父影響,那時候神父是我們偶像!」他就在聖瑪加利大堂,遇上了這個影響他一生的男人:恩保德神父。 從影響一生,到不辭而別 他解釋,當年香港有四個聖母軍分會,瑪利諾修院學校有一個,聖保羅男女校一個,聖約瑟一個,聖瑪加利大堂一個。每月各分會都派人一同開大會,地點在聖保羅。大家一同組織活動,常常見面。大家常玩在一塊,也去旅行。所以女孩也在這裡認識?松哥狡獪一笑:「是她們在這裡認識男生。」哈哈。松哥回望少年時代,從那時到出社會工作,直到現在,都被聖堂那段生活影響,「聖堂生活最主要是因為恩神父,我受到他影響。因為小時候他跟我們講道,無論是怎樣做人、人生哲學、世界觀、待人接物,他說的道理都很入腦,一直影響現在的我。」他說,自己由七十年代入行,就立下人生的宗旨,沿路一直摸索,慶幸到今天都沒變。「回頭一望,就是因為我當年在聖堂那段時間受到影響,已經建立了人生觀,決定了我的人生追求是怎樣的。一直走來,我沒有變。座右銘是:我覺得做甚麼都不要緊,沒所謂的,但我不可以不做人。所以無論我做任何事,主要都是服務我去做人,服務我成長。所以無論遇到甚麼事情,順境逆境,都是服務我學做人,所以其實做甚麼都沒有所謂。」松哥說,他入行五十多年,最大成就不是拍過甚麼經典電影、演過甚麼難忘角色,而是做到入行的時候媽媽所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學壞。「我對得起媽媽,我沒有學壞。幸好我一直做事,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軌跡。」恩神父於1934年生於意大利,1958年晉鐸,獲派遣到香港傳教,那年他才24歲。他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個傻佬。」他笑:「我們都說他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同時他也很好玩,他可以很地道的跟你講道,但講完利瑪竇,又可以講佛教,講很禪的東西。」松哥形容神父能融合各種文化來講道,不會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要做。他好玩又開放,能言善道,自然成了這些少年少女的偶像。「我們真的當他偶像!尤其是女學生,真的很喜歡他,很迷他,他有一種人格魅力。」 「因為我嫁咗了」 松哥出社會工作,不久即加入娛樂圈拍戲,沒有再到聖瑪加利大堂。一別五十年,分別的原因不是工作,而是因為恩神父被調到其他教區,松哥跟教堂的人開始不熟。原來,就在他仍返這家教會時,有天神父安排了聖母軍到青衣傳教,因為當年去青衣交通不便,此一去就是一星期,到眾人回來時,發現恩神父竟然不在,被調到其他教區了。與自己關係密切的神父,竟然故意調走眾人,然後不辭而別,「我們很生氣,當然生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次碰見他,我質問他為甚麼,他回答說沒有辦法,『當我離開這個教區的時候,我要全情投入另一邊,不可以對你們有所牽掛。』「這答案高不高(明)? 之後,我每拍完一部戲就會抽離,就馬上忘記!不可以有牽掛。(要我)細說以前那部戲很好? 不可以。當我離開這個團隊,就得全程投入另一個團隊,不能再想你們,我不能再想我以前跟你怎樣怎樣。我面對一個新角色,便全心全意面對;當它完結時,我就完全跟它斷絕了,不可牽掛。」松哥笑說,這對他影響很大,當自己和女朋友分手之後,要完全忘記她,不可對她有任何牽掛,不可以比較。「有一段時間,我接觸其他東西(其他信仰),我跟恩神父說:你應該信佛,你應該是和尚。因為他講話很禪!我說你不應該是天主教,你應該是佛教。你猜他怎回答我?他說沒辦法,『因為我嫁咗了。』」他說,恩神父太有智慧了。 互相奉獻,無私精神 「我有幾十年沒有回來了。」離開聖瑪加利大堂後,松哥後來曾經跟恩神父重遇。2013年,恩神父邀請從來沒曾演過舞台劇的松哥演出福傳舞台劇《流芳濟世》,幾年後,再邀他總策劃兼擔任大型音樂劇《利瑪竇》的導演。松哥不斷問:為何找我?「我沒有做過,根本不懂。」雖然如此,他還是慎而重之,上馬赴任了。2023年恩神父辭世,享年89歲。他要松哥做《利瑪竇》一事,也影響了後者這次做《百年人海》的顧問。「這次很幸運遇到泰臣,如果不是,也不知道怎樣收科,很感謝他!如果你遇到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我們不就死了?」泰臣非教友,但松哥說這不重要,「我曾遇到一些很有料的人,但他很不負責任。你們遇過這樣的人嗎?他還是一名教友呢。」他們去年年底聯絡泰臣,但泰臣不是教友,還住在新界,連聖瑪加利大堂都沒來過,「我第一次來開會,預早半小時來到,看到教堂前這條樓梯、這些柱子,再往教堂裡看,見門開了,但不知道能不能進去。當時我問教堂平安夜有沒有甚麼活動,好讓我當晚吃完飯,過來瞧瞧。」 平安夜那晚,他在飯後由銅鑼灣搭電車過來,參觀午夜彌撒;後來又有一次,他下午到來,看見教堂裡只有一個嬸嬸跟一個叔叔。他休閒地到處逛逛,看着看着,覺得教堂真的很漂亮。《百年人海》故事靈感源自堂區真實歷史文獻,加上泰臣搜集了大量資料,又聽教友講口述故事,從而構思人物,講述堂區的百年歷史,並由編劇創作故事,以音樂及戲劇講述一個家族三代的故事。其中,包括戰後教會曾把教堂的大鐘賣去,用這筆錢來幫助窮人的事蹟。整個表演,單單兒童演員就有40多個,全數達過百個演員,規模不小。由於演出地點是大會堂低座音樂廳,舊式表演場地空間有限,很多技術上的困難需要克服。松哥說,一生影響他最重要的兩個人,一是恩神父,一個是母親。他希望今次《百年人海》能像母親一樣,「母親影響了我,她不會講,但她用身教。我期望《百年人海》帶來的最大影響,是讓觀眾看到最重要的東西,不是說資訊性的,不是告訴你這間聖堂在甚麼時間發生了甚麼事,最重要的是他們互相合作、互相奉獻的無私精神。這個精神代表了我們的宗教,以及人與人之間怎樣相處,怎樣通過合作,建立感情。」採訪:鄭天儀、何兆彬撰文、攝影:何兆彬(部份相片由《百年人海》提供) […]
- 百年人海2025 年 7 月 24 日百年人海 – 新聞百年人海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News 新聞 25/07/17 – 25/07/18《百年人海》公演 […]
- 百年人海2025 年 7 月 24 日
- 松風捉影2025 年 3 月 23 日松風捉影 – 250222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2/22 松風・捉影 深圳分享會 [明報]劉松仁深圳舉行生命分享會 「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劉松仁(松哥)在剛過去的周末(22日),於深圳「毋界多媒體中心」舉行生命分享會,松哥坦言是生平第一次,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和構思,自己也在無數個晚上思前想後,尋找適合大多數人在迷惘時,能得到啟發和指引的方向,分享會後他發文說:「無論效果如何,我是有心的,經過五個小時的相互交流,為什麼在疲憊不堪的情況下,仍然跟你們共進晚餐呢?只是因為想讓我們能度過一個盡興的晚上!真是很開心,像朋友共聚暢所欲言。人生夫復何求!」松哥為每一位參加者送上隨筆攝影集《松風捉影》,記錄了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分享會限定60人參加,過程中松哥透過自己的經歷,分享對人生的感悟,如何因為健康出現問題而改變,更以「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暢談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感受,他形容現階段感受到生命最大的喜悅。松哥表示,在人生這個階段舉辦分享會,自己也覺得難以置信,因為在演藝圈55年,他從來沒有開過影迷會,事實上松哥不單沒有與影迷聚會,更不喜歡拍照或接受訪問,在演藝圈是出名有性格的演員,所以他在分享會前已經強調,這次聚會並不是想滿足影迷,而是想與喜歡的朋友,互相分享對生命的感受,如果抱着見偶像的心態就不必來了。由於報名人數遠遠超出大會限定的60人,所以透過抽簽有機會出席的人士,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有00後出生的年輕人,活動期間禁止拍攝和錄影,不過中段小休茶會時,大家都有機會與松哥合照留念,活動後晚餐時段更有機會與松哥面對面交流。當中有一位名為「醫者仁心CY」的參加者,發文表示「作為醫生在醫院見盡無數生命的起伏,分享會最大的得着是在醫學以外,用一顆温暖的心感受每一個生命的故事。」松哥特地點讚轉發表示,「向你學習,有愛心,使我們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互勉之,擕手同行…..」圖片提供﹕毋界i-Crystal多媒體 [羊城晚報]从演艺到人生,演员刘松仁首办分享会畅谈生命的 “拿”与“放” 近日,知名演员刘松仁现身深圳宝安区石岩街道毋界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松风捉影”心灵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温馨热烈。在演艺界耕耘长达55年的刘松仁,一贯低调,既未举办过影迷会,也鲜少接受采访。谈及此次分享会的初衷,刘松仁感慨,经历人生诸多起伏,尤其是健康问题后,他渴望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传递给更多人。“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拿得起’,更在于‘放得下’,学会放下,才能领略生命的喜悦与满足。”他的一番话,引发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活动中,刘松仁向每位参与者赠送了自己的随笔摄影集《松风捉影》。这本摄影集记录了他不同人生阶段的心路历程,是其个人生活与感悟的生动映照。刘松仁特别指出,此次分享会并非传统影迷见面会,而是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生命意义的聚会。这种独特定位,让分享会氛围更为亲切、深入。不少观众表示,这次分享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希望。值得关注的是,活动举办地毋界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的多媒体基地,作为石岩街道打造新业态的标杆项目,正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整合”的模式,积极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该基地不仅为深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新媒体内容创作及落地支持,还整合了跨境电商、数字内容创作、直播电商等产业链资源,助力青年创业者快速融入新兴产业赛道。本次心灵分享会,不仅展示了刘松仁的人生智慧,也借助创新创业中心的平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良好契机,鼓励大家在逐梦路上勇敢面对挑战,积极探寻人生的多元意义。文 | 陈洁艳图 | 活动主办方 […]
- 松風捉影2025 年 3 月 23 日松風捉影 – 新聞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News 新聞 25/02/22 深圳分享會 25/04/02[明報]劉松仁出攝影集 為慈善機構籌款 不可能再「出山」:精力有限 25/05/11 與劉松仁共赴一場心靈之約 […]
- 活動 Function2025 年 7 月 24 日中華文化節 2025 秦漢文脈影裡尋 – 250705中華文化節 2025 25/07/05 中華文化節 2025 秦漢文脈影裡尋 From: 登徒 Thomas Shin’s Facebook戲在2008年公映,那時的他,沒太多機會詳細解釋自己對三國和古裝片的看法。事隔多年,今次他詳談了三國的理解及香港創作人改編歷史題材的態度。 我仍記得,那年,他約我在公司樓下,送了《三國之見龍卸甲》小說給我,當時,戲還未開拍。今回重看,李仁港處理趟子龍故事的細膩,駕馭大場面的能力,攝影、美術、音樂和剪接皆是上乘的,完全感受到他對三國的鍾愛,映後分享時,他還即場出三國問題考觀眾,答中有賞,破天荒,嘉賓問觀眾問題。他的團隊也來了,長期拍檔監製曾佩珊,攝影張東亮,音樂黎允文 ,副導木星,就連曹操劉松仁也到場支持,一直默默地在觀眾席中聽著。分享會後,李仁港拉隊往皇后飯店 queenscafe 飯聚,藉此飯局,我跟松哥談了很久,確是機會難逢,松哥說一手把Daniel從電視拉入電影,為許鞍華書劍恩仇錄當助導,Daniel的薪水,也由他付的。松哥很欣賞Daniel,他說重看《見龍》,只覺讚嘆,惟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拍到,很難很難。松哥說了不少關於機緣和天意,他自己在這行多年的見聞和觀察,成功失敗,天才人才,受教了。有些事情,可遇不可求,這趟當主持,實在滿載而歸。謝謝。 […]
- 活動 Function2023 年 7 月 30 日雛聲頌揚:兒童粵劇折子戲 – 180421雛聲頌揚:兒童粵劇折子戲 18/04/21 雛聲頌揚:兒童粵劇折子戲 2018「雛聲頌揚:兒童粵劇折子戲」於4月21日(星期六) 順利舉行。是次活動很榮幸獲得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 GBS, JP支持,並親臨主禮,其他主禮嘉賓包括基督教靈實協會董事會主席關繼祖教授,及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醫生, BBS, JP。重量級嘉賓包括演出榮譽顧問劉千石太平紳士、粵劇界前輩羅艷卿女士等,亦撥冗蒞臨。感謝各界的支持,為「靈實全護通」、靈實「築動生命全方位關顧計劃」及宣揚「尊重生命‧改變生命」的精神籌得善款,令眾多有需要人士受惠。 […]
- 百年人海2025 年 7 月 24 日百年人海 – 劇情百年人海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Storyline 劇情 演出時間:07/17/2025 – 07/18/2025地區:中國香港表演場地:香港大會堂低座音樂廳主辦:聖瑪加利大堂顧問:劉松仁導演:泰臣 編劇:夏芝然 音樂總監:鄭汝森 音樂顧問:陳雋騫 舞蹈總監:唐婭 製作總監:李浩賢 演員:聖瑪加利大堂教友2025年,位於跑馬地的聖瑪加利大堂迎來一百周年這個重要里程碑,由1月25日建堂一百周年開幕感恩祭起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嘉年華會、堂校音樂會、海外朝聖團等,當中重頭戲將會是《百年人海》音樂劇場 !《百年人海》故事靈感源自堂區真實歷史文獻、資料搜集與教友的口述故事,結合原創角色人物,立體地呈現這座美麗聖堂的百年旅程。愛攝影的大學生如婷,在銅鑼灣街頭街拍時偶遇爺爺張建基,並隨他穿越戰火洗禮、旱災制水、宗教改革。百年人海在時代浪潮中同行見證,齊心協力建構這個家。一段跨越百年的信仰傳承,一個家族三代的真摯情誼,《百年人海》以音樂、戲劇與舞蹈,穿梭時空,述說聖瑪加利大堂與香港人同行的百年故事。音樂劇場將會演繹建堂百周年原創主題曲《百年人海》、《用愛牽所愛》等,同時改編了不少不同年代的流行曲、聖詩及經典旋律,並由堂區內不同單位參演,當中包括主任司鐸金容載神父,陳永超神父及阮謙詠修女;跨世代的新舊教友,瑪利曼中學、聖保祿中學、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及聖堂歌詠團成員等。 感謝天主安排了劉松仁作為音樂劇顧問及泰臣作為導演,並感動了堂區主任司鐸金容載神父,陳永超神父及阮謙詠修女,跨世代的新舊教友,瑪利曼中學、聖保祿中學、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及聖堂歌詠團成員共同參演。一段跨越百年的信仰傳承,一個家族三代的真摯情誼,透過音樂劇感受到天主的愛,跨越百年的愛情,常與我們同在。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跟天主的愛相隔絕。《百年人海》以音樂、戲劇與舞蹈,穿梭時空,述說聖瑪加利大堂與香港人同行的百年故事。故事圍繞愛攝影的大學生如婷與她的爺爺張建基穿越歷史,回顧在聖瑪加利大堂的生活點滴,見證香港的百年旅程。音樂劇演繹建堂百周年原創主題曲《百年人海》及《用愛牽所愛》,同時改編了同年代的流行曲、聖詩及經典旋律。 […]
- 末代兒女情2022 年 8 月 27 日末代兒女情 – 新聞末代兒女情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 News 新聞 89/10/03[民生報]台視籌畫兩齣古裝劇 89/10/13[民生報]華視挖人 台視有案 誰怕誰﹖楊佩佩 劉松仁 跳槽 又見波濤 90/01/03[民生報]⽼東家不念舊惡 預付定⾦千萬 重回台視懷抱 楊佩佩 左右逢源 90/03/08[民生報]台視新戲“萬世流芳”展開籌畫 楊佩佩任製任 華視頗有意⾒ 90/03/12[民生報]萬世流芳 請來港星新⾯孔 藍潔瑛 將來台演出 90/04/04[民生報]台視新戲“末代兒⼥情”開鏡在即 邵佩玲定裝 邵佩瑜探望 90/04/07[民生報]“末代”開錄 “兒⼥”上戲 劉松仁 ⼀⾝“清” 90/04/13[民生報]簽下兩年戲約 有意朝幕後發展 不作過客 劉松仁 想當歸⼈ 90/04/17[民生報]“末代兒⼥情”鄉⾳滿影棚 藍潔瑛 初抵台灣不情怯 90/05/06[民生報]兒⼥情“檔”期將⾄ 猛趕進度 90/05/12[民生報]劉松仁拍戲扭傷 90/06/06[民生報]委託經紀公司 打點雜務 魯振順 專⼼”攻台” 90/07/16[民生報]鏡頭在現場 「包裝」太好 「燜」壞了! 兒⼥情 為「熱」所苦! 90/07/20[民生報]”兒⼥”⾏婚禮 景棚喜洋洋 90/08/01[聯合晚報]NG鏡頭 苦啊!劈柴劈斷五斧頭 賣力演出 劉松仁改名 劉力士 90/08/02[聯合報]藍潔瑛 來台圓星夢 進退費思量 90/08/09[民生報]楊佩佩不管事 劉松仁總攬拍戲事宜遭反彈 末代兒⼥情 ⾵⾵⾬⾬颳不停 90/08/13[民生報]劉松仁 藍潔瑛返台 續拍 “末代兒女情” 90/08/30[民生報]“末代兒⼥情”殺青 90/09/06[聯合報]劉松仁打拚⾝兼四職 90/09/10[民生報]談完兒⼥情 再探⼥兒⼼ 楊佩佩趕“集” 葉童受邀 下⽉來台挑⼤樑 90/09/14[民生報]楊佩佩、劉松仁 合作關係 亮起紅燈 90/09/20[聯合晚報]劇情悲切切 演員哀悽悽 ‘末代兒女情’ 現場氣壓偏低 90/09/27[民生報]和楊佩佩約滿後 不再合作?劉松仁:不知道此事 90/10/23[民生報]轉折更多 衝突更多 編劇無法不用其極 戲劇煽情手法 更上一層樓 90/11/17[聯合報]李⽴群演戲執著 戲外與劉松仁相交莫逆 91/04/22[民生報]王瑞 劉松仁 李立群 憑實力出線 回首來時路 無限感懷 忠言相贈演藝圈 90/04/05[民生報]頭上頂⼀套 ⼿裡拎兩套 劉松仁 帶來髮型話題 90/04/29[華視綜合週刊#966]劉松仁企劃末代兒女情 90/05/10[聯合報]劉松仁 升級插⼿策畫 90/05/13[華視綜合週刊#968]馬景濤人(前)全心投入「末代兒女情」 [台視電視周刊]台視備檔戲 末代兒女情卯足勁展開作業 90/06/12[華僑日報]李立羣是紅藝員 與劉松仁極老友 90/09/23[台視電視周刊#1459]台視推出精緻大戲 末代兒女情 90/09/30[台視電視周刊#1460]末代兒女情抓得住觀眾 90/10/28[台視電視周刊#1464]台視末代兒女情精雕細琢 榮登收視冠軍寶座 90/11/18[台視電視周刊#1467]盪氣迴腸 先睹爲快 末代兒女情結局大公開 [台視電視周刊]末代兒女情眾演員拍哭戲各具功力 [台視電視周刊]劉松仁醉心編導工作 91/03/18[聯合晚報]劉雪華 劉松仁入圍金鐘獎 23/01/11[報時光]全是港台演技派!張玉嬿電視劇處女作 劉松仁遭遇兩個強敵 可能改掉古怪暴躁脾氣 男演員獎論演技難分軒輊 張玉嬿嫁劉松仁觀眾不滿 傻子瘋子以外製作人最樂 劉松仁扮女粧頗見妖嬈 楊佩佩露出「恐怖」的一手 劉松仁片場愛管事,有人愛有人嫌 劉松仁頗具專業素養 劉松仁深具觀眾緣 劉松仁相貌平平,演技卻十分出色。 劉松仁向現實低頭? 「末代兒女情」定裝 劉松仁穿七品官服 「末代兒女情」賈其餘勇 楊佩佩盼觀眾心領神會 […]
- 末代兒女情2025 年 7 月 24 日
- 俠義見青天 The Chevaliers2022 年 8 月 29 日俠義見青天 The Chevaliers – 新聞俠義見青天 The Chevaliers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News 新聞 94/04/21[民生報]七俠五義演成十四俠十義﹖六月一日起 台視 華視可能以同一戲碼爭戰八點檔 94/04/22[聯合報]演員、導演到題材 一陣亂搶! 94/04/23[民生報]俠義青天搶到劉松仁 94/05/04[聯合報]葉童 ⼜⽕辣辣地來了 與劉松仁同時抵台 加⼊「俠義青天」 94/05/05[中時晚報]葉童神情愉快到台北拍戲 94/05/08[聯合晚報]俠義青天趕拍 雙生雙旦好慘 劉松仁臉部受傷 94/05/11[民生報]搶人啊﹗幕前的男女主角固然炙手可熱 幕後的工作人員也忙著趕場 94/05/23[聯合報]「俠義」四巨頭 拚得很厲害 94/05/25[民生報]當同台演出的是旗鼓相當的大牌藝人時 製作單位要想’左右逢源’ 非得有一套 94/06/05[聯合報]他們說:情⼈,還是⽼的好! 94/06/08[民生報]⼤明星下帖 今晚⾒青天 胭脂債’武戲⽂演 看葉童、劉松仁展現螢幕魅⼒ 94/06/08[聯合報]兩台⼋點檔今晚開⽕ 幕前對壘 幕後激戰 傷兵累累 個個喊冤 94/06/12[民生報]來台 見青天 萬梓良受屈 ‘無綫’首席小生飽受冷淡待遇 恬妞為夫大抱不平 94/07/03[中國時報]楊佩佩從雲端跌到⾕底 「俠義」做四⼗集收場 94/07/04[民生報]該用什麼方式合作? 製作人與旗下藝人 在困惑中尋找新’遊戲規則’ 94/04/19[聯合早報]包青天新組合要角敲定 94/05/04 開鏡 94/05/04[聯合晚報]俠義青天、七俠五義 港台卡司大對決 94/05/16[台視電視周刊#1649]俠義青天 強卡司・強製作 睥睨台港 94/06/06[台視電視周刊#1652]俠義見青天 台港王后級卡司大會串 94/06/14[台視電視周刊#1654]俠義見青天 大牌軋出棘手問題 94/07/25[台視電視周刊#1660]俠義見青天大結局 […]
- 俠義見青天 The Chevaliers2025 年 7 月 24 日俠義見青天 The Chevaliers – TTVWeekly1654俠義見青天 The Chevaliers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94/06/14[台視電視周刊#1654]俠義見青天 大牌軋出棘手問題 […]
- 松風捉影2025 年 3 月 23 日松風捉影 – 專訪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Interviews 專訪 25/03/27[健康旦]鄭丹瑞專訪松哥 25/03/21[明報周刊#2937]人生正經歷「病」的階段 劉松仁:活得明白就會死得瀟灑 25/04/03[公教報]公教藝人劉松仁 夥堂區為殘疾童籌款 25/04/17[公教報]不問收成 播種愛 公教藝人劉松仁 25/04/30[生命恩泉]與劉松仁共赴一場心靈之約 […]
- 松風捉影2025 年 5 月 1 日松風捉影 – fll – 250430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4/30[生命恩泉]與劉松仁共赴一場心靈之約 向來低調的星級教友松哥劉松仁將會獻出他的「第一次」,於聖瑪加利大堂為新出版的《 松風捉影》隨筆攝影集舉行心靈分享會,與大家暢談信仰、人生!先聽聽他娓娓道來隨筆攝影集的誕生和心路歷程,了解創作緣由以及與受惠機構「 黎明之家」的淵源。 約定你到時見! […]
- 松風捉影2025 年 4 月 8 日松風捉影 – kkp – 250403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4/03[公教報]公教藝人劉松仁 夥堂區為殘疾童籌款 ( 本報訊)公教藝人劉松仁執導《利瑪竇》音樂劇,耗時五年籌備及上演,完成後再次赴中國河北的「黎明之家」探望殘疾兒童,一顆顆無懼困難的心闖進了他的生命。他將感悟寫成《松風捉影:劉松仁隨筆攝影集》後,跟聖瑪加利大堂合作,為殘疾兒童籌募善款。「我體會到自己患病是一份恩賜,人蒙受恩賜便需要感恩,於是我深思:天主究竟希望我去做甚麼呢?慢慢發現自己患病後跟病人講克服困境的經歷,鼓勵了很多人, 原來,這是天主希望我去做的。」康復中的劉松仁將於5 月11日在其母堂—聖瑪加利大堂主持心靈分享會,講述他的人生故事, 並以自己的攝影集,答謝捐助者。聖瑪加利大堂於本年慶祝建堂100周年,推出連串福傳及愛德活動,主任司鐸金容載神父表示,禧年的精神包括讓身心受困的人獲得釋放、待援的人得到自由,他深盼上述的分享會能為教友與黎明之家,充當愛的橋樑。他憧憬堂區教友於不久將來實地探訪殘疾兒童。堂區牧民議會主席馮瑋瑜曾擔任《利瑪竇》音樂劇的義工,與劉松仁一起在該劇神師恩保德神父(2023年安息)的啟導下,展開了漫長的福傳旅程,轉化生命,深信這次分享會亦能成為堂區的福傳良機。 受惠殘疾青年為信仰作證 劉松仁於1960年代起加入聖瑪加利大堂的大家庭,被信奉基督新教的弟弟之傳教精神及愛心感染,應其邀請探訪並襄助黎明之家,從此結緣。雖然家舍內的棄嬰身體殘障或患病,難以康復,但他們對生命及信仰的熱誠,深深打動了他,「雙手殘缺的青年運用雙腳或口去繪畫,另一位用舌頭為我摺了紙鶴,這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他們在禮儀中如我們般認真地詠唱聖歌。」「探訪他們給我最大的得著是,教導我不要害怕任何困境。」他感激家舍的青年帶領其走回往昔的信仰軌跡,「我年輕時在聖瑪加利大堂擔任聖母軍團員期間,探望病人及服務貧窮兒童;現在我到了晚年,只是做回昔日在堂區所做的事而已。」《松風捉影》攝影集紀錄了劉松仁的生命軌跡:追念其母親、恩保德神父及已逝摯友在其生命裡留下的印記;並透過其參與的影視作品之劇照、歷年的攝影作品,抒發對人生及藝術的反思。位於河北的黎明之家由德蘭女修會及當地教會人士創立,前身是孤兒院,1998年正名為黎明之家,收容殘疾的孤兒,為他們提供醫療及康復服務, 並在主愛中成長。(鄧) 《松風捉影:劉松仁隨筆攝影集》 左起:馮瑋瑜、劉松仁、金容載神父 劉松仁探訪黎明之家 […]
- 松風捉影2025 年 4 月 19 日松風捉影 – kkp – 250417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4/17[公教報]不問收成 播種愛 公教藝人劉松仁 「影響我生命最深的,是媽媽和恩保德神父這兩個氣質截然不同的人:媽媽雖然沒有大智慧,但一直深愛著我; 恩神父充滿智慧,其言行影響我至今。」教友劉松仁在人生路上,深深感受到兩位摯愛的愛心及滿載智慧的明燈路引。75 歲的劉松仁在銀幕上風流倜儻的形象—陸小鳳—深入民心,患病沒有令他退縮,反而昂首走出舒適區,勇敢地拿著柺杖,四處開解身心受傷的人,「我患病後與人分享自己面對逆境的經驗,發現自己的分享能令到其他人勇敢面對( 困難),其他人紛紛邀請我演講,或私下傾吐夫妻相處、養育子女方面的困難。」這份陪伴為當事人紓解壓力,也為劉松仁帶來莫大的喜樂。六十年前,他跟隨聖瑪加利大堂聖母軍神師恩保德神父,探望貧困的艇戶、兒童和病人,給人帶來安慰和喜樂,「我感受到了晚年這個接近死亡的最後階段,原來天主希望我做回少年時在聖母軍所做的事。」 為福傳創造奇跡 劉松仁縱橫演藝界半世紀,原來幾乎沒有演過舞台劇,他於2013年為了恩神父破例踏上台板,在福傳舞台劇《流芳濟世》飾演「痳瘋王」。這位家傳戶曉的男主角毫無架子,跟年輕演員「朝九晚七」排練。此後,他的演藝列車駛入福傳大道。恩神父籌辦史詩式音樂劇《利瑪竇》,二話不說,便將音樂劇總策劃兼導演這般重要的崗位,交託給這愛徒,「我不熟悉舞台劇,亦不具備相關人脈,我當時不明白恩神父為甚麼要找我?他找我是個奇跡,我接受委託也是個奇跡!」劉松仁道。「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 若二十29)他非常信賴恩神父和天主,為《利瑪竇》籌劃及公演了五年。該劇於2019 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了12場,「每次我跟恩神父一起觀看時,總是慨嘆單靠自己,沒法寫出這麼出色的劇目。每次看後,那份強烈的感動教我淚流滿面。」 延續利瑪竇的百年使命 「恩神父每次在《利瑪竇》謝幕時的致辭,都深深影響著我,引領我開展一個新的旅程。」劉氏的《利瑪竇》旅程仍未停止,繼續跟夥伴發掘未來的演出或推廣機會,「恩神父來港傳教六十年後,委託我製作《利瑪竇》,利氏的音樂劇才得以面世,這距離利瑪竇來華足足四百多年。我們日後能成就甚麼?這可能跟利瑪竇希望晉見皇帝的願望很相似( 終生未見皇帝一面)。」他從利氏身上領悟到,我們毋需計較太多,「你踏出第一步,祂自會引領你同行。人們在一生中未必有機會見證改變。恩神父曾言道:『有些人只適合播種,卻看不到收穫。』當你明白事理,就不會計較,也不會失望。」他在《利瑪竇》加入虛構卻能理順情節的女主角「麥小妹」─ 這個跟利瑪竇亦僕亦友、沒有大智慧,卻擁有無私大愛的人物,充份展現傳統中國婦女的美德,她恰好帶著劉松仁媽媽的影子。「媽媽在世九十多年( 2016年去世)的身教感動了我。她不需要智慧,只是全心愛我,從不靠言語教導,卻是教識我最多道理的人⋯⋯」他從患病後的助人經歷進一步領悟到,身教比言教更容易使人願意作出改變。昔日恩神父調離聖瑪加利大堂時不辭而別,令劉松仁傷心難過。恩神父於2023年離世,當時在加拿大與親人歡聚的劉松仁聞訊後,偷偷步出家門飲泣。「恩保德神父( 離世前)跌倒的前一天,仍在拍攝講道內容,促使我深思自己該怎樣度過晚年。恩神父是『忙中亡』,我決定自己的晚年也是『忙中亡』。」兩位摯愛的身教,讓劉松仁不計較自己是播種還是收穫,繼續忠於自己個性,遵從天主的導引。(鄧) 劉松仁(右一)早年參演電視劇《廉政行動》 飾演家傳戶曉的陸小鳳 在內地電視劇《無聲戀曲》的造型 於《利瑪竇》音樂劇上與恩保德神父(藍色帽者)一起謝幕 與恩保德神父亦師亦友 劉松仁與媽媽感情融洽,一起旅遊。 […]
- 無業樓民 Ups and Downs2022 年 9 月 4 日無業樓民 Ups and Downs – 新聞無業樓民 Ups and Downs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News 新聞 01/06/30[北京晚報]刘松仁:港台演员表演深度不够 内地演员表演模式化 01/08/07[揚子晚報]宝刀未见老 刘松仁《无业楼民》中诠释喜剧角色 劉松仁低調處事避麻煩 命名儀式 [TVB周刊]探班 劉松仁爲求清白出賣伍詠薇 洪大龍屋漏兼逢夜雨 洪大龍難忘的三字經 碧鈴追佬8步曲 《無業樓民》燊悅姐同伍姑娘爭佬 有樓之人扮無業樓民? 祝捷會 劉松仁魅力再現 星星熠熠新春 喜賀龍年 [TVB周刊]足本劇情(不全) 25/04/06[HK01]江華訪問 […]
- 松風捉影2025 年 4 月 4 日松風捉影 – 250402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4/02[明報]劉松仁出攝影集 為慈善機構籌款 不可能再「出山」:精力有限 資深藝人劉松仁近日推出攝影集《松風捉影》,以個人隨筆「感言」,記錄生命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配以隨心拍下的照片及珍貴劇照。由於是非賣品,他希望可用作為河北照顧殘疾兒童及長者之慈善機構「黎明之家」籌款。劉松仁說:「我很多年前已探訪『黎明之家』,當年有些腦癱瘓棄嬰,由當地天主教團體把他們拯救後,找來義工照顧他們,我被當地服務者感動,即使知道受助者不會康復,也負起照顧他們一生的責任。我曾親眼目睹殘疾兒童,用口把紙鶴摺給我作禮物,十分感動。最大的啟發是,我們生活上不免有所得失,這可算是什麼,他們一出生已失去很多,他們的榜樣,讓我學會面對及欣賞生命。」松哥表示攝影集中,記錄了70多年的人生經驗,生活的點滴,集合親情和友情的感悟,盼透過影集中的分享,能向每位讀者對話:「再出第二本應該沒機會,因為『感言』已經輯錄得七七八八。我沒界定要做什麼事,就如大家常說『出山』,我覺得應該不可能,因為精力已經有限、時間有限,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我很喜歡現階段的我,不強求什麼,一切隨環境隨心而行。」適逢聖瑪加利大堂100周年,劉松仁將於5月在堂區舉行心靈分享會,與其他弟兄姊妹近距離接觸。 […]
- 利瑪竇 Matteo Ricci2022 年 8 月 16 日利瑪竇 Matteo Ricci – 專訪利瑪竇 Matteo Ricci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Interviews 專訪 18/11/19[公教報] 19/01/01 官網專訪 19/03/07[翡翠台]今日VIP 19/03/14[Topick] 19/03/14[都市流行]劉松仁 信仰讓我學會謙卑 19/03/15[明報]劉松仁首執導音樂劇 利瑪竇「變」出傳教路 19/03/21[蘋果×立場]蘋人誌:原來以前我是死人一個 劉松仁 19/03/22[明報周刊#2628]利瑪竇音樂劇 導演劉松仁藉歌舞演述五百年前文化衝突 19/03/24[大文探班]《利瑪竇》導演劉松仁:這是我的使命 19/03/27[信報]一肚「戲」劉松仁 經典全因神父 19/03/29[JET#200]劉松仁 松仁的法則 19/03/29[文匯報]首執導舞台劇 劉松仁:天主的Mission 19/04/03[頭條日報]《利瑪竇》Sing演大愛 19/04/05[文化者×信報財經月刊]劉松仁 無欲為懶 人到七十卻為「老闆」首執導音樂劇 19/04/05[香港電台]守下留情 19/04/12[晴報]劉松仁 我無憾了 19/04/12[號外]餘生做好一件事 劉松仁與《利瑪竇》 19/04/19[清音]專訪劉松仁 孝,不如順 19/05/27[天使心#157]跨世代男主角劉松仁 執導音樂劇背後的信心傳奇 24/02/13[娛樂新聞報道] 24/02/14[重演官方專訪]利瑪竇丨劉松仁不再接戲淡出幕前 松哥屢傳患病親回身體狀況 24/02/29[低聲道 The Voice]利瑪竇音樂劇 學效傳教士迎難而上的謙信 24/03/07[Topick]利瑪竇丨王梓軒視松哥為恩師 劉松仁親談息影原因:身體比慾望重要 24/03/10[香港電台]老細一齊嚟 一齊嚟傾傾 24/03/13[星島日報]劉松仁步入晚年專注「服務身體」 瀟灑擁抱人生下半場:不要埋怨,不要嚮往以前 24/04/03[健康旦]鄭丹瑞專訪松哥 24/04/04 夏妙然專訪松哥:友緣相會 24/04/06[香港電台]安哥同學會 24/04/19[am730]錯過恩師臨終一面暗垂淚 劉松仁坦言唔鍾意演戲:但我係專家 24/04/19[明報周刊#2890]經歷無數生死關頭 劉松仁「上天留下我這條命」 24/04/22[文匯報]感悟人生無常珍惜當下 劉松仁全情投入搞音樂劇《利瑪竇》 24/05/17[HK01]劉松仁談演技如果昇華到氣質:有啲人選影帝選到,佢就變 […]
- 利瑪竇 Matteo Ricci2024 年 5 月 30 日利瑪竇 Matteo Ricci – HK01 – 240517利瑪竇 Matteo Ricci 劇情 Storyline相片 Photos影片 Vide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4/05/17[HK01]劉松仁談演技如果昇華到氣質:有啲人選影帝選到,佢就變 由劉松仁導演,王梓軒主演的音樂劇《利瑪竇》在上個月第三次公演,原來松哥與梓軒已經相識多年,在TVB拍《華麗轉身》而認識,不過當時並沒有同場。他們的淵源在於,汪明荃覺得王梓軒對一場戲的演法感到困難,於是便叫松哥幫忙指導一下,從此兩人便多了一重關係。到松哥接到《利瑪竇》這部舞台劇時,他便立即找梓軒合作。由劉松仁導演,王梓軒主演的音樂劇《利瑪竇》在上個月第三次公演,原來松哥與梓軒已經相識多年,在TVB拍《華麗轉身》而認識,不過當時並沒有同場。他們的淵源在於,汪明荃覺得王梓軒對一場戲的演法感到困難,於是便叫松哥幫忙指導一下,從此兩人便多了一重關係。到松哥接到《利瑪竇》這部舞台劇時,他便立即找梓軒合作。這部劇足足排練了5年時間,松哥表示劇本最困難,亦因此令他產生將《利瑪竇》變成歌舞劇的想法,在訪問中他亦大讚梓軒:「佢畀我第一個印象,排戲嘅時候,我同佢講完嘅嘢佢可以一take演到出嚟,所以我覺得佢係一個好有潛質嘅演員,佢悟性好高,因為嗰場戲係好難演。第二佢畀我嘅感覺,佢作嘅歌、唱出嚟,佢音樂感好好,好有音樂天份,所以我知道佢又唱得又演得。」梓軒表示自己有如此好的表現,全靠松哥激發:「佢問咗我好多好好嘅問題,令我動力好大,嗰戲唔使做,係真,佢真係問到嗰一下。」松哥指因為自己有經驗,分析劇本可以看中關鍵的位置,他只是幫助梓軒分析,他說:「對一個演員唔容易,佢要吸收,好難嘅。」他續指:「演戲通常唔容易,需要時間,需要用心,然後慢慢去揣摩,然後學習提升自己,去到某個階段要突破。突破係最難,開始係真性情,跟住拿捏到咁樣係好,就會去咗腦嗰度,你就會想重複我嘅好,當你想重複就唔係原本嘅好。但你一定要經過呢個階段,用個腦,就係我哋所謂演技,彌補我哋一啲缺憾。後生唔識演係用真,當人哋睇晒你啲真,我就用演技去呃觀眾,呃埋自己,呢個另一個階段。到最後,你唔要演技,反璞歸真,去返真性情,呢個階段最難,好嘅演員會遇到,一般演員唔會有呢個問題,佢都未去到。呢個同演員本身做人修養有關,體驗角色,嗰個就係獨一無二,對角色理解,係我先可以處理到,升華到一個藝術level,你就唔係一個演員,你會變成一個藝術家。」這種境界的確不容易,香港又有多少演員可以做到?松哥笑指:「我囉,哈哈。我唔會咁講,流派有唔同會出唔同藝術家,你唔可以判斷佢係定唔係,或者佢仲經過緊,過兩年可能係,唔判斷得。不過有一個咁嘅流程,由真、技巧、隨心所欲,你對角色感觀唔同就會有唔同處理,嗰個真係你嘅獨一無二。所以一個角色去到你嗰度,我演,係冇(其他)人演到,因為我嘅理解一般人理解唔到,所以變咗你嘅角色,你嘅獨一無二,咁你就開始昇華。」「你要長期用練習,鍛鍊自己,喺過程入面培養自己情操、氣質,你做緊嘅時候有你嘅態度,你嘅態度就培養咗你嘅氣質,呢個氣質先難,唔係技法難,技法慢慢練。你面對日常生活,培養自己情操、氣質最難,所以啲人去到某個階解,你話呢個人咁有氣質,其實你講唔出係乜嘢,就係內心形成,因為長年累月經歷咁多嘢,不斷鍛鍊自己,不斷用自己唔同角度、態度去對待,培養咗一種氣質,嗰個氣質值錢。所以一般咁嘅演員,冇人可以copy,學佢學唔到,佢企出嚟就係,因為啲嘢喺內地,你明唔明?」松哥語重心長地問梓軒,看得出他對這是後輩相當期待,希望他終有一日到達這個境界。當然,道理就放在這裡,但絕不容易做到,松哥都認同很容易便會放棄:「同埋會跟,以為係咁,有好多歪路引誘你,或者我需要錢,我求其喇,我接多啲戲,好多嘢,就睇你點把持你嘅態度。例如有啲人選影帝,選到喇,佢就變喇,巴閉喇,抬高身價喇,咁佢嘅氣質咪變囉,你攞影帝嘅時候唔係咁架喎,點解你而家得到之後變成咁呢,就係氣質變咗。」松哥也說到,如果你敗了,你更積極裝備自己,過程中可能慢慢又會累積氣質,變成自己的獨一無二。不過松哥亦表示,每人追求不同,不可以胡亂判斷人。《利瑪竇》除了有梓軒做主角,其實亦有不少潛質演員,松哥更指名希望他們一起受訪,何洋(Ernestine)和菠蘿便是其中兩位。Ernestine在《利瑪竇》三次公演中也有份參與,她本身是歌手和音樂劇演員,亦有一隊婚宴樂隊,同時又是一名歌唱、戲劇導師,更會有配音工作,技能非常之多。至於菠蘿同樣也是音樂劇演員,出面會拍戲,也會教唱歌。他們兩人不約而同表示,雖然《利瑪竇》這部音樂劇會令他們在一段時間失去不少其他工作機會,但為了可以跟松哥合作,肯定義無反顧。撰文:黃梓恒 劉松仁導演,王梓軒主演的音樂劇《利瑪竇》在上個月第三次公演。(梁碧玲攝) 劉松仁大讚王梓軒。(梁碧玲攝) 劉松仁講演技夠晒說服力。(梁碧玲攝) 相信劉松仁對王梓軒好大期待。(梁碧玲攝) 劉松仁便是每人追求都不同。(梁碧玲攝) 劉松仁為其擔任藝術總監的音樂劇《利瑪竇》亮相宣傳。 […]
- 松風捉影2025 年 3 月 27 日松風捉影 – HiEggo – 250327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3/27[健康旦]鄭丹瑞專訪松哥 25/03/26[香港經濟日報]劉松仁松風捉影 劉松仁(松哥)送我一本他的《松風捉影Damian’s Rendezvous隨筆攝影集》,非賣品,若捐超過一百元善款到「黎明之家」,就可以獲贈這本印刷精美的硬皮攝影集,作為公益紀念禮。我翻開第一頁,睇到松哥這一段文字:「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拿不起,就會一事無成,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原來『得』是為了『失』,『取』是為了『捨』,這樣才能『圓滿』。否則『得』和『取』最後可能誤了一生。放下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走得自在。人在不同階段,應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年老時,不能再用年輕時的心態生活,要懂得取捨,這是智慧的選擇。」深深被松哥的文字所打動,我立即邀請他上我的「健康旦」,追問他整個隨筆攝影集的來龍去脈;然後我聽到松哥述說一個令我深深感動的故事,詳情可以去我的健康平台收看。我是一個文字創作者,對於別人的文字,特別敏感;「謙卑讓我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讓我們一起學習坦然,人到頭來,是應該學習返璞歸真。不為往事憂,只為餘生笑。」松哥認真地跟我說:「我的弱項是文字,如果你對我在攝影集內的文字有感覺,那是因為這些文字是上天差遣我寫出來的。」這是一本絕對值得珍藏的攝影集,對我這個剛到從心所欲之年的老友記來說,除了認識七十歲之後劉松仁的豁達之外,更加嘗試認識自己。撰⽂ : 鄭丹瑞欄名 : 依然快樂 […]
- 松風捉影2025 年 3 月 23 日松風捉影 – MPWeekly2937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25/03/21[明報周刊#2937]人生正經歷「病」的階段 劉松仁:活得明白就會死得瀟灑 撰文:徐雲 攝影:鍾漢平「人要活得明白,當你活得明白,就會死得瀟灑,這幾年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我體驗到很多事,我覺得很幸福!」七十五歲的松哥劉松仁,經歷生、老之後,正面臨「病」,病中卻感受到無比的愉悅和幸福!大家都知道松哥劉松仁病了,去年他為歌舞劇《利瑪竇》擔任藝術總監和導演,「病」令他行動不便,出入要用柺杖,有傳松哥中風,但他卻對病情絕口不提;一個月前,松哥在深圳「毋界影視中心」舉行「松風捉影心靈分享會」,他當時透露:「我因為病,右邊身動不了,可是我左邊身仍然活動自如,你說上天是不是對我很好?以前我很心急,樣樣都要快,慢一點就受不了,現在因為病,不得不慢下來,我發現慢的世界非常美好,所以這幾年是我最開心、最幸福的階段!」這天約松哥在香港見面,當大家依然好奇他患了甚麼病時,松哥強調說:「我為甚麼不說病名呢?因為每個人都會生病,一般人對病很理解,可是對病名卻有負面想法,我希望分享的是,當我們遇到困境或患病時,應該用甚麼態度來面對,如何在所經歷的過程中成長,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我經歷了生和老,現在病了,我說過人要活得明白,當你活得明白,就會死得瀟灑,這幾年經歷很多,知道甚麼是開心的日子,所以現在我覺得很幸福!」 遇上辛苦到想死的逆境 松哥的開心與幸福,源於看世界的眼光不同了。當他在巴士站等車,司機看到他手持柺杖,會將車門停靠在他面前,等他上車拍卡後,慢慢走向座位,直至坐穩後才開車,松哥說:「你知道嗎?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心急人,喜歡開車,樣樣要快,以前一上車就要馬上開車,可能司機遲了幾秒,礙於修養,嘴上不說,心裏也會怨『阻住晒』;當我去到病的階段,因為看到別人的善良和温暖,像突然看到另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裏面充滿感動和感恩。」今年七十五歲的松哥坦言,六、七十歲時,還事事要快和心急,是會出事的。他撫心自問自己的性格,要改變是不可能的事,多年來習慣了心急模式,就算知道會出事,想改也改不了,「我拍了五十多年戲,做了所有想做的事,幫恩保德神父完成《利瑪竇》之後才病,我問自己,你想怎樣?你還敢不敢怨?我當然不敢再怨!」松哥認為上天用「病」這個方式,讓他不得不慢下來,在慢下來的世界,才發現一直以來被很多人疼錫。以前做明星,大家都追着他,讚他叻、讚他有型靚仔,松哥說:「我知道多人追捧愛錫,但內心深處難免會想,是不是真的錫我?現在病了,我不再是以前的劉松仁,可是大家仍然對我好,令我感受到人間温暖,你說我是不是很幸運?是不是要感恩上天的巧妙安排?」患病至今已有一段日子,問松哥當初被疾病侵襲時,有沒有受到打擊感覺恐懼?他坦言沒有恐懼或害怕,因為在更早的階段,松哥經歷過媽媽患病至離世的過程,已經像在教導他,如何面對生死議題,「我曾經是一個很自我的人,面對媽媽患病時,要從自我漸漸變為無我,其實是非常痛苦的階段,掙扎了很長時間,一度迷茫,那種痛苦甚至令我有想死的感覺,然後我就問自己,既然連死的心都有了,為甚麼不改變呢?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知道,當出現令我辛苦到想死的逆境時,其實是上天給我重生的機會,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前因後果,發脾氣、憤怒改變不了現狀,負面情緒反而令人更不愉快,身體病了,內心還要承受痛苦,這樣豈不是很傻?當然一般人都會有憤怒,有不忿和埋怨的想法,但我不想做一般人。」不做一般人的松哥,將患病時的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思考,是因為在過去的日子中,松哥不論拍戲還是生活中,有好幾次經歷生死邊緣。松哥透露,有一次在美國旅行,因為飛機故障改行程,期間去航空公司改機票,本來朋友負責駕駛,中途換了松哥開車,半路突然有樹枝從天而降,飛插在他面前的擋風玻璃上,千鈞一髮之際,竟然幸運地毫髮無損,「從飛機故障開始,到朋友走錯路遲到,再換我駕駛,然後意外發生,整個過程每一分鐘,甚至每一秒鐘,都奇異地配合到天衣無縫,事後回想所有意外的前因後果,除了天時地利還有性格影響,都令我不得不相信,凡事皆有定數,生與死掌握在上天手中!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問為甚麼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我沒有怨恨和憤怒,只在想上天讓這件事發生,背後一定有原因,當你的念頭轉向積極樂觀,就會看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出書籌款舉行分享會有領悟 75歲劉松仁「後半生放得下是智慧」 松哥劉松仁面對疾病的樂觀和積極,感染了身邊很多人,如物理治療師請他與想不通的患者傾偈,醫生邀他與病友聊天,漸漸松哥的「心靈分享」,擴展到患者以外的羣組,「慢慢開始不單與病人分享,還與面對婚姻問題的夫婦分享,有父母因為管教子女出問題,有年輕人對人生苦惱,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各種問題,往往令他們感覺痛苦不堪,我分享自己的看法,有機會令他們釋懷,上天可能想透過我的經歷,將體驗到的幸福和滿足,分享給其他人,所以我知道晚年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得著與其他人分享,當大家面對逆境感覺迷茫時,換個角度想想,或許可以減輕壓力和負擔。」首次心靈分享會,由電影圈的導演好友李仁港為他策劃,松哥說:「在我接近晚年的時候,會覺得時間已經不多了,既然所說的話還有人聽,是不是應該做點甚麼,幫助有需要的人。『生命分享會』起初只是一個念頭,在朋友幫助下可以成事,可是我不想大家覺得劉松仁開影迷會,所以一開始強調並不是影迷聚會,希望來參加的人,不要視我為偶像,我也不想當他們是影迷,從小到大,因為重視朋友,所以一直嚮往交朋友,分享會是互相都有收穫,不是像上課一樣,只聽我講道理,有很多互動讓大家抒發內心想法,這樣才能有不枉此行的收穫。」松哥坦言,為了思考分享會的內容,很多個晚上都夜不能眠,因為每個人面對的問題都不同,有時候想到平生第一次,在人生這個階段竟然辦分享會,他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然而當大會收到蜂擁而至的報名表時,松哥仍堅持只安排六十個名額,因為人太多就失去互動機會,透過抽簽召集了首次分享會的來賓,之後各自在社交平台分享感受,松哥也細心地閱讀後回覆,他慶幸在晚年,上天仍在賞賜朋友,令自己的人生非常富足並充滿驚喜。分享會也令松哥得到從未有過的體驗,更令他檢視了自己過往的人生,「以前我對工作出名認真嚴謹,任何有機會影響作品的人或事,都被視作絆腳石嚴厲對待。我記得在台灣拍戲時,老闆說我樣樣都好,演技好工作認真又有觀眾緣,但是脾氣不好,對人太嚴厲,如果能改一改這種性格就完美了!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可是改不了,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了,因為我不重視別人的感受,只重視拍出來的作品是否完美。」現在的松哥,則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感受,他向負責籌備分享會的工作人員強調,希望大家用心做事真誠以待,「我告訴他們無論效果如何,我是有心的,雖然不知道分享的內容,最終能不能幫助別人,可是當我們投入真心,一定可以得到滿足。分享會後,我已經很疲倦,可是看到一班年輕人,還在做總結忙到深夜,當時很感動忍不住想哭,心想,你劉松仁算甚麼?竟然有人為你捱更抵夜默默努力,這也是我生平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在娛樂圈可以不要名利 松哥認為分享會能夠順利完成,像為晚年增添了美麗燦爛的一頁,所收穫的點點滴滴,也正在豐富自己的人生。松哥坦言「老」這個字,在眾人眼中可能是負面詞,可是當走在「老」的路上卻很歡喜,因為已經懂得享受這個階段,喜歡現在的自己,也代表着以前的劉松仁太不可愛了!在長達五小時的分享會上,松哥為每位嘉賓送上一本書,書名《松風捉影》由好友李仁港設計,這是松哥個人隨筆攝影集,用以往所拍的照片,記錄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幾個月前開始籌備分享會,公司問我想準備甚麼紀念品送給嘉賓,李仁港知道我喜歡攝影,提議用我的照片做主題,再幫我做美術總監。」書中開篇的第一章是「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這就是松哥七十多年來的人生經驗。新書匯集了松哥對人生、事業、親情與友情的感悟,他形容書中的每張照片,都承載了對這個世界的熱愛與思考,期待與每一位翻開書頁的讀者,進行獨特的心靈對話。由於是非賣品,內裏附有捐款書簽,為河北照顧殘疾兒童的「黎明之家」籌款,這是松哥多年來一直關注的慈善團體。松哥在娛樂圈見盡無數人起跌,看到成功的同時,往往埋下墜落的伏線,「我和內地很多演員有合作機會,有一名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演員,很紅卻因為捱得辛苦病了,在醫院時,父母扶着他在草地曬太陽,他和我說當時很難過,應該健康的年紀,卻令父母擔憂受累,我告訴他要記住在娛樂圈走紅,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加上你的謙卑好學,剛好遇到好劇本又配合時代,一旦走紅自然很多人捧着錢找上門,沒有見過那麼多錢送上門,演員自然會忍不住密密接,忽略了健康捱到病,其實是必然!『紅』成為推倒演員的因素,所以走在成功路上,也要看看背後帶來的問題,不要盲目地被成功牽着向前,如果不懂得抗拒誘惑,不能把持自我就會迷失。」初入演藝圈時,松哥說看到大家要埋堆才有機會,當時也想過是否隨波逐流,「可是一想到埋堆就要失去自我,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難道我要喝水?別人說甚麼我也要附和,雖然可能會得到一些機會,可是如果靠山倒了怎麼辦?追隨別人的生活,對我來說非常痛苦,我情願將時間和精神用來鑽研演戲,所以我一早想清楚,在娛樂圈可以不要名不要利,有段時間不喜歡娛樂圈生活,實在沒有錢才去接戲,現在回看就知道,前半生拿得起是能力、後半生放得下是智慧,現在放下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走得自在。年老時,不能再用年輕時的心態生活,要懂得取捨才是智慧的選擇。」場地:Tomacado花廚(銅鑼灣) Part 1 Part 2 Cut […]
- 松風捉影2025 年 3 月 23 日松風捉影 – 簡介簡介 Description相片 Photos新聞 News專訪 Interviews Description 簡介 《松風捉影:劉松仁隨筆攝影集》 出版時間:2025摘自松哥微博: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我的第一本書《劉松仁隨筆攝影集》。這本書記錄了我眼中那些平凡而美麗的瞬間,是我與這個世界對話的另一種方式。每一張照片都帶著我對生命的感悟、對美的嚮往,也希望能透過它,和大家分享我觀察這個世界的視角。這本書將作為非賣品,用於支持黎明之家的捐贈項目。大家透過捐款支持黎明之家,在你們貢獻愛心的同時,也將收到這本攝影集(配圖已附上詳細獲贈方法),作為我們共同努力的一份回饋。這本書不僅是我的隨筆影集,更有你們的愛與奉獻。每一分捐款,都將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帶去希望。我希望我們大家透過這樣的方式,一起將愛與善意傳遞下去! 獲贈方式 內地 香港及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