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去春又回 The Springtime
89/07/30[民生報連載]劉松仁「怪」譚 性冷漠 不喜酬酢 背劇本 滾⽠爛熟
性冷漠 不喜酬酢 背劇本 滾⽠爛熟
本報記者陳念慈
⼩檔案本名:劉松仁
⾎型:⾃⼩到⼤沒有驗過
星座:天平座
嗜好:旅⾏,閱讀,和談得來的⼈聊天,看電影
最喜歡:實話實說
最討厭:虛偽寒暄
● 「對不起!我要去做功課,不能陪你們聊了!」
在「春去春⼜回」⽚場,夏⽂汐、沈孟⽣、⾞軒、楊佩佩的嘻笑聲中,劉松仁板著⼀張沒什麼表情的臉,拿著翻得縐兮兮的劇本,和⼀本寫得密密⿇⿇,由活⾴紙裝訂成的筆記本,⾛到化妝室的⾓落,遠離⼈群。無論在⼯作或是閒暇,這位港星總是給⼈無法打成⼀⽚,有⼀段距離的神祕感。
個性害羞、敏感的他,受過幾次傷害,不實的報導,使他只有以冷漠和⾃我防衛來拒絕企圖了解他內⼼世界的朋友和關懷他的新聞媒體。
來台拍了三部戲,劉松仁不改⼀貫特⽴獨⾏的作⾵,從不在⼯作時間與⼈閒聯,從不參加任何酬酢,從不在⼯作之外與同事接觸,甚⾄連三餐,他都盡可能的在住處「⾃給⾃⾜」,劉松仁的熱情,只有在戲裡可以毫無保留的感受,戲外,他是⼀個不願接受他⼈關懷,⾃我隔絕在這個世界之外的「怪⼈」。
與他合作了兩個⽉的夏⽂汐,除了⼯作時間談戲,⼀句題外話也說不上,爽朗的「豪放⼥」也禁不住要說:「他實在很怪!」但沈孟⽣卻不以為然的說:「他不說,我可以說呀!三檔戲合作下來,他已經開朗不少,可以說兩、三句笑話了。」
儘管劉松仁的作⾵是許多⼈的話題,但談起他的⼯作態度,卻是港台之中少有的認真敬業,和他相處最融洽的沈孟⽣說:「他演戲不但背⾃⼰的台詞,連別⼈的台詞也背得滾⽠爛熟,恐怖吧!所以⼈家閒聊的時候,他都躲在⾓落唸唸嘮嘮做功課。」
「你不都是在家裡背好之後,胸有成⽵的來現場搗蛋,讓別⼈忘詞吧!」⼀直和劉松仁在演技上相互較勁的沈孟⽣,伎倆讓他拆穿,⼜準備說個笑話來打圓場。
「我⾃⼰覺得不⽐別⼈聰明,所以要做好⼀件事,必須加倍努⼒,今天成名也決不是僥倖,完全是靠全⼒以赴的恆⼼毅⼒所致。」
在⼗幾年的演藝奮⾾過程中,劉松仁的家庭、愛情和⼈⽣觀⼜是什麼呢?(連載之⼀)
談感情 終⾝執著 憶初戀 無怨等待
本報記者陳念慈
● 劉松仁在⼀個複雜的⼤家庭中成⻑,娶有妻妾的⽗親,是⼀個⼤男⼈主義⼗⾜的⽣意⼈,在上海⽼家經營銀樓的劉家,家境富裕,之後⽗親帶著⼤⼩⽼婆定居香港,劉松仁的⺟親是正室,共⽣了四個男孩,在香港出⽣的劉松仁,排⾏⽼三。
從⼩就有正義感的劉松仁,⼗分同情⺟親的處境,在他的⼼裡,媽媽只有⼀個,因此⾃始⾄終只願叫⼩媽「阿姨」。
「⽗親的婚姻觀我並不贊同,我認為是⼀種不負責任的作法。」尤其當⾃⼰最愛的⺟親,逐漸失去了丈夫的歡⼼之後,他對她的同情和尊敬更甚於以往,不久⽗親與阿姨搬離香港,赴泰國定居,劉松仁和⺟親⼀起經歷了好⼀段傷⼼落寞的歲⽉。
「在這世界上我最愛的⼥⼈,應該是⺟親,她雖然書讀得不多,但卻處處為⼈著想,從來沒有⾃我,⼼中充滿了愛,因為她的溫婉無私,讓我更感覺她的偉⼤。」
提到⺟親時,劉松仁漠然的眼神,突然閃爍出些許柔情,由⽗⺟親不幸的婚姻,使劉松仁決定終⾝要做個對感情執著的⼈,永遠不使⾃⼰所愛的⼥⼈受到傷害。因為這⼀段特殊的家庭背景,對於感情,劉松仁認為是他⼈⽣中看得最重的部分。
「男⼥之間的感情最重要的就是那⼀份『真』的感覺,當你愛⼀個⼈的時候,不要企圖⽤假象來博取對⽅的好感,環境改變或價值觀念轉變,也許⼀份原本美好的愛情就會變質,因此我對愛情的投⼊相當謹慎,以免害⼈害⼰。」
印象裡,⾃⼰真正的戀愛只有三次,初戀的感情最真、最美,也最值得回味,進⼊時光隧道的記憶中,劉松仁的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這真是年少時代的單戀。」
讀⾼中時,在教室驚鴻⼀瞥看到⼼⽬中理想的她,驚為天⼈,念念不忘,她的事業⼼重,⽴志做醫⽣,為了⼀份執著的愛,劉松仁耐⼼的等了她五年,在這五年中,因為她必須專⼼埋⾸書本,他們的約會經常是⼀年⾒不到⼀、兩次⾯,當時劉松仁的⼼裡只有⼀個打算,當她完成當醫⽣的理想之後,能注意到他的真情和無怨的等待。(連載之⼆)
情場上 幾度春去 談⽶雪 ⼩⼼翼翼
本報記者陳念慈
● 等待了五年的初戀,劉松仁發現她的內⼼,仍醉⼼於事業,並沒有容納感情的地⽅,因此決定放棄這⼀份執著,多年以後,初戀的⼥友結婚,對劉松仁始終有⼀份歉意,但他卻認為那時單純的真愛,是最快樂的回憶,即使他們之間,只是⼀串串漫⻑的等待,和他⼀廂情願的付出,在劉松仁⼼中,從不後悔這⼀段毫無收穫的戀情。
和初戀不同的,劉松仁的第⼆個春天,是經過⿂雁往返,慢慢培養出來的戀情,當彼此都認可互存於對⽅⼼中的份量時,遠居在加拿⼤的⼥朋友突然斷了消息。
「事後我了解她的⺟親並不喜歡我,因此間接的斷了我們的緣份,等誤會澄清時,已經是物換星移,⼈事全⾮,可能是彼此沒有緣吧!勉強不來的。」
半年之後,他嘗試開始另⼀段新的感情,試著接受⼀個明知個性不合,卻對他情有獨鍾的⼥孩,兩⼈在不斷吵、不斷好的掙扎中,糾纏了幾年,最後仍然宣告分⼿。
經歷過這三次愛情,劉松仁深信感情的本⾝,除了要真誠,還要有緣份,彼此緣份不夠,怎麼也不會有結果,有了前幾次的失敗經驗,他對愛情的處理更⼩⼼謹慎,不到⽠熟蒂落,決不輕易公開。
有限度的談論過去,劉松仁並沒有顯著的避諱,但是要談起現在的年齡,現在演戲的⾝價,以及現在和⽶雪的感情進展,劉松仁⽴刻由張來福轉變為程萬⾥,全副武裝起來,再也找不到剛才流露的⼀絲溫柔。
「⽶雪所有可以談的,都在上⼀次的記者會談過了,我們只是螢幕情侶,香港⼈喜歡看我們⼀起演戲。只此⽽已。」然⽽他對⽶雪的關照,卻看在所有與他合作對象的眼裡,製作⼈楊佩佩深知他為⽶雪爭取「⼋⽉桂花香」的演出機會,甚⾄關⼼她的⾓⾊、戲份,這⼀份照顧,已遠超過他所說的只是「螢幕情侶」,這⼀對男未婚、⼥未嫁,戀愛得光明正⼤,但只要⼀提⽶雪,劉松仁這副「上緊發條」的模樣,令⼈不解。
「每個⼈都有⾃⼰的私⽣活,演戲只是我的⼯作,所以在⼯作之外的話題,屬於我⾃⼰,與別⼈無關,也不想拿來當作茶餘飯後被討論的資料,尤其是感情這碼⼦事。」
除了⼯作以外,情緒上的喜怒哀樂,劉松仁從不習慣與⼈分享:「語⾔是溝通雙⽅感情的橋樑,但有的時候我發現⼈與⼈之間並不能⽤單純的⼼去體會對⽅的⾔語,反⽽導致對⽅的誤解,在這種情形下,不如不說,尤其是演藝圈,⼀句話的失誤,很可能造成終⾝的傷⼝,所以最好少說。」
提了不喜歡的話題,劉松仁的情緒反彈,⼀如「春」劇中的男主⾓,侷促的點燃⼀根煙,拿出他的筆記本,勉強的說:「最近改劇本的事情很煩,壓⼒很⼤,下次再談好嗎?」(連載之三)
當演員 遠離是⾮ 記者會 主⾓沈默
本報記者陳念慈
● 讀書的時候,從沒有考慮以演員作為終⾝職業的劉松仁,⾼中畢業之後,卻意外的考上亞視的前⾝「麗的」電視台訓練班,進⼊多姿多彩的演藝圈。
做事⼀板⼀眼、富正義感、好打抱不平的劉松仁,初出道時就體會出他實話實說的個性,並不適合這個圈⼦,在這個⼯作環境,做⼈做事都未必有⼀定的法則,也很難斷定何為是、何為⾮,既然弄不清存在於他⼈⼼中的價值觀,不如收歛⾃⼰,遠離⼈群,怪⼀點就怪⼀點吧!⾄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是⾮。
「記得剛出道時,在配⾳間看到資深演員欺負新⼈,我覺得有必要挺⾝⽽出,仗義直⾔,當時就和⽼前輩頂撞起來,但第⼆天卻看到他們談笑⾵⽣,怪我多事的表情,從那⼀件事的經驗,我就告訴⾃⼰,不必要的事,決不多話,以免裡外不是⼈。」
過於坦率、正直的個性,劉松仁常以單純的出發點來判斷事情的好壞對錯,但這個圈⼦複雜的⼈際關係,功利現實的價值觀,使他遭遇過不少挫折:「每⼀個⼈都有他⾃⼰的⽣存⽅式,能溝通就多談談,想法不同就少說少來往。」
在演藝圈⼗幾年,劉松仁的演戲熱忱始終未減,但對共事的⼈,卻不容易點燃熾熱的友誼,這種隨時把⾃⼰封閉起來的作法,初來台灣拍「還君明珠」時,最為明顯。
成名很早的劉松仁,由於亞視錄影帶在台灣發⾏的成績並不理想,⾝為當家⼩⽣的他,並不像「無綫」的⼩⽣劉德華、梁朝偉那樣家喻⼾曉,當楊佩佩堅持「還君明珠」要請這位演技派的港星挑⼤樑時,台視主管上上下下竟沒有⼈知道劉松仁是何許⼈。
打定主意的楊佩佩,找了不少資料、錄影帶說服這個在主管⼼中⻑得並不帥,也⾮偶像型的⼩⽣,必能以演技在台灣建⽴知名度和收視票房,確定了「還君明珠」蘇明明和劉松仁的組合之後,楊佩佩第⼀件要事,就是為島內觀眾不熟悉的劉松仁,召開盛⼤記者會,對任何⼀位⼤牌演員都是求之不得的機會,卻遭到劉松仁婉拒。在香港也從不和新聞界溝通的他,到了⼀個陌⽣的環境,有⾔語障礙,更無法明確的表達⾃⼰,他寧願透過電視頻道和島內觀眾⾒⾯,靜悄悄的來台之後,楊佩佩費了不少唇⾆,與亞視在台代理華聯公司,共同安排了劉松仁公開露⾯的盛會。
場⾯盛⼤的歡迎會,因為男主⾓的沉默⽽顯得尷尬、沉悶,然⽽從劉松仁情緒複雜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對來台拍戲的熱誠。(連載之四)
改劇本 盡⼼盡⼒ 下了戲 從不留戀
本報記者陳念慈
● 「還君明珠」⼀劇成功,造就了蘇明明、劉松仁這⼀對螢幕情侶,繼⽽「⼋⽉桂花香」的聲勢,證明當初楊佩佩⼒荐的男主⾓,在演技上確有獨到之處,他在⼯作上投注的⼼神,激發了島內演員對⾃我的認知,⽽沈孟⽣、李⽴群都⾛在和他演對⼿戲的較勁之下,凸顯了演技上的潛⼒。
曾經到美國好萊塢修過半年電影、電視的劉松仁,是個愛戲、⼊戲的好演員,⽽他改戲的作⾵,也在影劇圈享有盛名,⽬前正在播出的「春去春⼜回」,因為情節發展和原故事⼤綱相距太遠,編劇寫得⾛⽕⼊魔,⽽劉松仁則是改得⼼⼒交瘁,這⼀檔戲演得分外吃⼒,中和棚的錄影現場,經常看到的是眉頭深鎖的劉松仁與導演、導播討論劇情,修改劇情,振筆疾書的景象。
和楊佩佩合作兩檔戲「還君明珠」、「⼋⽉桂花香」,彼此建⽴了相當的合作默契,但這⼀檔戲「春去春⼜回」,製作⼈忙著戀愛,無⼼管戲,所有劇情品質的重擔,落在劉松仁的肩上,多重壓⼒,讓求好⼼切的劉松仁精疲⼒竭.和楊佩佩如果還有合作下⼀檔戲的機會,劉松仁堅持要先看完整的劇本,像這樣邊改邊錄的情形,太累⼈了。
在製作⼈、導演⼼⽬中,他是位不可多得的好演員,「春」劇導演不⽌⼀次的稱讚劉松仁,對⾃⼰在每⼀檔戲中的⾓⾊設計、表現⽅式作了詳盡的筆記,在港台演員中,是少⾒的例⼦。
儘管演戲的時候是那麼地專注投⼊,劉松仁卻很少看⾃⼰的演出,⽽且演完了之後,對留給觀眾深刻印象的⾓⾊,也都拋在腦後,絕無留戀,因此演了那麼多電影、電視,他記憶深刻的不多,幾乎是⼀⽚空⽩,如此兩極化的態度,在演員之中,也是少⾒。
來台拍戲的港星何其多,但能在島內佔有⼀席之地,⻑期受到觀眾喜愛的也只有劉雪華、劉松仁這兩位不是以外貌取勝的演員,如何能爭取到在觀眾⼼中不動搖的地位,正如劉松仁所說,是靠不斷的耕耘努⼒⽽來,在享受成功果實之前,他付出⽐別⼈更多的⾟苦代價,今天的成就,絕⾮偶然。(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