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獨臂刀之情 What Price Survival
94/07[電影世界#193]劉松仁的內心世界
【在大陆,他首次向记者披露自己荧屏外的另一个斑斓世界-爱情的秘密、年龄的秘密以及演戏做人等诸多心理层面。】
《斩虎屠龙独臂刀》摄制组到达长春后,从有关人士处得悉,扮演剧中三兄弟之一“武安国”的是蜚声港台、名噪大陆的著名演员刘松仁。
刘可谓影视全才,文武皆能。但其脾气古怪,不易接近。尤其对电台、报社等新闻记者一概漠然相待。他不喜宣传、不喜拍照,有关个人的私生活更是绝口不谈。
一天,我们为采访影片的导演李仁港驱车去了他们下榻的宾馆,也想顺便看看这位刘松仁在我们面前究竟何等“大牌”!
特殊情况会有的
不知是刘那天心情特别好还是我们的运气特佳,总之,此次对刘的采访极为从容。一开始,我们坐在李导演的房间闲聊,得知他与刘是要好的朋友,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切磋艺术。正谈话间,刘穿着一件彩条羽绒衣、戴着一副墨镜进来。他刚从百货大楼回来,怀里抱着给导演买回的东西。
我认出这就是我准备采访的对象。
刘兴奋地对李导演说,售货员一开始对他态度十分冷淡,可当他们从他的脸上辨认出电视剧《春去又春回》、《法网柔情》中那张熟悉的面孔时,立即漾出了一脸笑容,购物也变得相当顺利。
据此,我断定他并不是那种封闭式人物,只要具备了感情交流的条件,我将得到一次特殊的采访机会。近午,我们请导演婉转地转达了我们要见一见刘的意图。电话中,他爽快地说,中午饭由他请客,导演、副导演、制片主任和记者都在内,这样,可以无拘无束地谈话。于是,我们来到宾馆楼下的餐厅。
刘只喝一点点啤酒,当我们一起品尝了一杯长春产的“葆力”后,便海阔天空地谈了起来。他原来根本不会讲普通话,到大陆拍戏后,才慢慢掌握了发音吐字的技巧。除了个别字咬得不准,他的大部分话我们都可以听懂。
刘松仁祖籍广东潮州,父母曾在上海生活了10年,后来去了香港,现住香港九龙。1972年,刘松仁毕业于丽的电视台艺员训练班,经过一段艺术实践,他又毅然到了美国进修影视专业。回到香港后,由他导演并主演了一部社会写实电视剧《北斗星》,从而奠定了他在影视界的基础。此后刘松仁在演艺圈日渐走红。他主演的《陆小凤》、《京华春梦》、《萍踪侠影》等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盛行武侠片的香港,刘松仁有着极好的口碑。他饰演的豪侠不仅武艺超群,动作优美利落,而且外形潇洒倜傥,人物感情细腻丰富。由于刘松仁职业道德好,生活态度严谨,在香港多次入选十大影视红星。本来他可以较早的进入台湾,但由于当时海峡两岸比较紧张,台湾方面要求凡是去过大陆的香港人进入台湾前必须写悔过书,而刘松仁曾到过大陆拍过《乱世英雄乱世情》和《碧水寒山夺命金》,因此也必须写悔过书,才能到台湾拍戏,但刘松仁坚决不写悔过书,这使得他直到两岸关系缓和后才由著名制片人杨佩佩请去台湾拍了6年戏。于是刘松仁在台湾也成了观众推崇的男星。
我们不禁问他:“你拍了那么多武侠片,武功一定不错了?”
刘笑笑说:“我基本不会武功,但很象,高难度动作的是替身演员。”
刘松仁究竟拍过多少部戏,他本人也几乎说不准。只记得和冯宝宝主演过《风云》、和苏明明主演过《还君明珠》和叶童主演过《碧海情天》,和汤兰花主演过《江湖再见》,和米雪主演过《萍踪侠影录》,和魏秋桦主演过《九月鹰飞》。
我们接下去问:“根据你的自然条件,好象更适合演文戏。比如《春去又春回》中敢爱敢恨的张来福,《法网柔情》中大义凛然的倪博文,但想不到在《秦始皇》中你把那位荆轲演得同样韵味十足。”“我不全面,但我努力——我演完荆轲后,一直没人敢再演了。”刘说完笑了起来。“你演了这么多戏,是不是也有改行当导演的想法?”
“1986年,我为新联公司导演了一部《乱世英雄乱世情》,但与这位李导演对比想想也就算了。那次我们去哈尔滨游泳时一起拍照片,我一下子掉到刚刚封冻的松花江里去了,可李导演没掉下去,所以他今天就突出了,我也就不能当导演了!”
旅游、聊天都是刘的爱好。他也喜欢坐火车,喜欢欣赏车窗外那变幻不定的风景,喜欢观察思考这尘世中的众生相。1987年,刘参加许鞍华导演的《书剑恩仇录》拍摄时,坐上由山西开往北京的一列火车,因没座位,他与导演租了小椅子,在两节车厢的连结处一直坐了14个小时。这段时间里,他看到有位妇女一直无怨无悔地站在丈夫身边。他感慨地说:“中国的女性太伟大了,我一定要娶一个中国老婆!”
两个秘密
刘真的娶到了一位中国女性,她是个漂亮出众的空姐儿。但刘不愿公开她的名字,也不愿把他们的合影交给我们发表。那张合影正放在刘的床头,精巧的镜框似乎装不下男士的翩翩风度、女士的俏丽姿容。
我们脱口赞扬了一句:“多么罗曼蒂克的一对!”刘大方地告诉我们:“这是我和夫人在瑞士的照片。”说完,又从皮夹中取出来一张他俩的合影给我们看。
我问:“可不可以讲讲你们的爱情秘密?”
“她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姓名,也不同意发表我们的照片。”刘有意岔开话题,“三年前我不愿意讲话,现在变了,也不知为什么会变,也许是变了才找到了夫人!”
“那一定是爱情的力量。你还是介绍一下你们的恋爱经过吧!”我穷追不舍。
“你还是要问这个问题?那我就没办法了。”刘松仁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感到我们是缘份。我原来认为我不需要结婚,一个人生活也很好,那样我可以自得其乐。但是,有一次我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去,偶然碰到了她。不知为什么,看见她第一眼,头脑中就有了一种感觉--是她了,这样,我就认识了她,与她相处了两天。我们一块儿谈心,一起出去和朋友聚会。回到香港后,我们又继续约会,见面,时间过去了两个月。我认为我们应当结婚了,于是有一天我问她是否同意,谁知她竟愉快地答应了。如果在此一年前相识,她也不会同意我。因为我那时总好象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有时会发脾气。与别人相处,别人也会感到很累。现在突然之间醒悟了,也好象明白了许多,什么名利呀也不看重了,这样别人也不容易伤害你,你也不需要提防人家,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好。
刘又一本正经地说:“有很多话我不对一般人讲,我只讲给那些思想比较成熟的人。”
很高兴,他没把我们视为“一般人”,那就不妨再探讨一下他的另一个秘密。
谈话中涉及到刘松仁的年龄。比如问他什么时候去的香港,演了多少年的戏,你属什么等等,他都 随口应付一句从不作下面回答。
副导演杜彩玲介绍说,在沈阳拍戏期间,剧组的人到五爱街市场买玩具,谁属什么就买一件什么,到后来为难了,因为没人知道到底应该给刘松仁买一件什么属相的东西。
刘在香港、在台湾一直保留着他年龄的秘密,对大陆记者也一视同仁,他觉得有些人会理解他。在台湾拍戏时,他从十几岁一直演到六十几岁,观众认可,认为他是位可塑性很强的新人。因此,他感到年龄对一个演员很重要,对朋友无所谓,可有时对演员会造成一种伤害。一个年轻的演员演一个老人,一个年岁大的演员演一个年轻人,知道年龄底细的观众往往会评判道“他本来是多少岁,演那样的角色不象”。
刘松仁的解释发自内心,应该说他的秘密是美好的。
演戏与做人
说刘松仁不易接近也有一定道理,那是在他拍戏进入状态的时候,那时他会全神贯注、忘乎所以,因此不愿受到干扰。刘松仁的敬业精神 一向被人称道。在拍摄现场,他不是忘情地沉浸在角色之中,就是拿起话筒帮助导演组织现场,从来不肯闲着。刘松仁说:“我在演戏时,永远不会和记者讲话,那样会打乱创作。”
一天在长春拍戏,有些年轻人等着他签名、合影,但刘实在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看他们等得太久了,他便买了一些香蕉让人送给他们,以表自己的歉疚之情。
刘松仁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他希望每分钟都能演戏,每分钟都 能体验生活的乐趣,也许正因为在创作中他投入的心血太多,他塑造的角色才能以情取胜。他演戏注重人物感情的把握,喜角色之所喜,悲角色之所悲。他首先体验、捕捉到剧中人的独特感情,然后再把自己的细腻感情真实的融入到角色之中。所以观众自然认为他塑造的人物是真实的,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对刘松仁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的有三个人。一个是他的老师左几,他的电影电视理论基本都是从他那里学会的。二是他的早期导演,在一起工作中,他掌握了很多编剧方面知识。三是李仁港 导演,是他教会了他电影的画面感,使他重新树立了演戏的概念。
刘松仁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出道半年的一直当主角。他说:我不是艺术家,我的天份可能没那么高。但我承认我很专注,很努力所以比一些人强。每个演员都对自己的创造的人物有一评价,刘松仁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基本上都好,我喜欢我的每一作品。因为每部作品都代表了他那个阶段的创作水平。20岁时可能演得很纯,30岁时可能演技很好。虽然,现在看,有的角色演得还不够,但是如果再重新去演那个角色,同样演不到位。不会演戏无所谓,可以慢慢学习,难的是保持自我,保持自我是刘松仁的人生信条。
刘松仁认为,自我要靠培养,就象写文章也要培养训练一样。演戏需要自我,那样才会有自己的风格。比如演员演到某个年龄段时,剧中人与演员生活中的某种东西就会联系起来,演员的人生体验、人生哲学等也会混杂在角色之中,越来越分不开。
在《斩虎屠龙独臂刀》中,刘与大陆女演员江珊有一场感情戏。这是他第一次与大陆女演员配戏,虽然画面上没有他与江的直接情感交流,但份量很重,在创作中需要加入很多演员的体验。正式拍摄前,刘为了培养、寻找到一种感觉,他努力去接近江珊,尽可能多聊一聊,消除那种陌生感。进入角色后,人们发现刘完全变了:他看到自己暗恋的女人竟一直爱着他的师兄时,精神完全跨掉了。他理性上承认这是事实,但感情上仍不承认。他愤怒地扔掉珍藏的钻戒,久久地凝视着女人的墓碑,神情那么木讷——“武安国”疯了。
刘松仁说:“人生与做戏分不开。外在表演与演员的内在是连续的。演员演到一定程度,最难的就是处理。一个人做什么无所谓,当导演的可以当演员,但不能不做人,做什么都要为做人服务。”
谈及做人,刘有很独到的见解,要学会与寂寞相处,学会与自己相处。一个人出生后要学习接触社会,到了某个阶段就要学会与寂寞相处,与自己相处。即使组成了家庭,仍需要学习与自己相处。为了诠释自己的想法,刘拿出手提电脑,打开后打出几行文字,他在一个人独处时,常常打开电脑,品味其中的乐趣。
分手时,我们请刘为广大读者写几句话,他铺开纸,沉思一会,留下了既有其性格特征又含义隽永的两句话:“电影世界的读者们,你们好!九七年之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啦!到时一起努力吧!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