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50|回復: 1

[分享] [转帖]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4 13:00: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张兴发  撰写)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汉书·艺文志》

    神仙信仰既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又是道教的核心内容。道教所信仰的神仙大致可分为
两大类,即“神”和“仙”。神是指神祗,包括天神、地祗、地府神灵、人体之神、人鬼
之神等。其中天神、地祗、阴府神灵、人体之神一类的“神”,是先天存在的真圣,按照
《抱朴子》的说法,属于神异类,“非可学而得”。(见《抱扑子内篇·论仙》)“仙”指
仙真,包括仙人和真人。道教所追求的得道成仙的“神仙”即此。仙真实际是经过修炼而
成的具有优异功行的杰出人物。“神”和“仙”的含义是不同的,她们的区别,质而言之
,由天而人的是神(人鬼之神例外);由人而天的谓仙。神是先天的,而仙则是后天的。


    “神”和“仙”在内涵上虽说有所不同,但都属于“道”的信仰。道是宇宙万物的本
原,化育天地万物,那么对天神、地祗等的信仰当然属于道的信仰,并且道教最高神“三
清”则直接是道气所化。仙真是学道、修道而得道成仙的人,自然也属于道的信仰。

道教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宗教,有着宠大的神团体系。给众多的“神仙”下一个统一、确切
、 全面的定义,无疑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可以从道教信仰的各路神仙中,窥探“神仙”之
真谛。 

    一、天神 

    天神是上天之神。《说苑·修文篇》说:“神者,天地之本,而为万物之始也。”“
天曰神,地曰祗。”《说文》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天神居住在天上,由道气所
化生,分三十六天。天界三十六天由下而上分别是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四种民天、三清境、大罗天。天中间“有三十六宫,宫中有一主”(见《魏书·释老志》)
,三清境各有左、中、右三宫,每宫分别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仙官(指
天庭中封有 官爵的神仙,道经中说: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
道,长生世间。(见《抱扑子内篇·金丹》),还各有一位太上老君和天师。《洞真回元九
道飞行羽经》说:“三清天中有三万六千天公卿等品,并各有官僚、公卿、大夫、侯伯,
置署如一,更相……降生。三界各备天人,皆禀此气,各禀至道妙一之分,三公久卿,二
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百二十郡,千二百县,万二千乡,三万六千亭,同禀此气。”此
外,太清境有“仙”九品,上清境有真九品,玉清境有“圣”九品。《云笈七签》卷三《
三洞宗元》说:“太 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
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真圣二境,其号次依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而为次弟。” 

    天界尊神很多。三清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统摄三十
六,系最高尊神。“四御”辅佐“三清”,四御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
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玉皇大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
。紫微大 帝统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勾陈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二极和天、地、人三
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主宰阴阳生育、万物秀美与大地河山之秀。此
外,如东王公、西王母共理阴阳二气,调和天地,陶钧万品;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斗姆,综日、月、星辰,为斗极之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文昌帝君、
东极青华帝君等皆为道教所崇奉的尊神。 此外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诸神,诸天天帝、
天尊、仙官等等都属于天神。 

    二、地祗

    地祗即土地之神,凡与土地有关的神灵都属地祗,如社稷、五岳、山林、川泽、河海
之神。道教所信奉的地祗之神,如社稷、五岳四渎等也属于我国古代宗教祭祀的常制,并
纳入了国 家祀典。至今全国还保存有社稷坛、地坛等遗迹,如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地
坛公园的地坛等。其它如:城隍、土地、门神、灶神、井神、厕神等等,或护佑一方一家
一户,或职掌一事,皆谓地神。不过,地祗并非完全是先天真圣,象社稷神、五岳大帝、
四渎神君等等都属于自然神,而城隍、土地、门神等等则多由人而神,属于人格神了。其
实也可列入人鬼之神。 

    三、人鬼之神 

    在我国古代神学里有这么一句话,“聪明正直之谓神”,这里的“神”即是此意。道
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道教神系中的许多神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神化。人鬼之神即是本
着有功于民则祀之的原则,把人奉为神。其中包括各民族的祖先神、各民族的圣贤英杰、
各行业的祖师、保护神,甚至各家族的先祖等等。

    人鬼之神源于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祭祖祀贤也列入了国家祀典,并且规
格很高,典仪繁多。如周代“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    ,夏曰    ,秋曰尝,冬曰蒸
”(见《礼记·王制》),四时均要祭祀,且祭仪重大,《礼记·祭统》说:“尝之义大矣
,治国之本也,”祭祀祖先是治国之本。除了“慎终追远的意义之外,圣贤之神主要是他
们的功德或品格受后人尊重,正如《礼记·祭法》所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
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患则祀之。”

人鬼之神很多,如三皇五帝、孔子孟子、关公岳飞、木匠祖师鲁班、茶神陆羽、酒神杜康
、玉器行祖师邱长春、梨园神二郎神等等,他们均为道教所崇祀。 

    四、人体之神 

    道教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之内“泥丸百节皆有神”,共
有三万六千神,这也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又一特色。四肢、七窍、五脏、六腑之神皆为身。
在道教的修炼方法和科仪法事中,存思体内之神是一项重要内容。守庚申,即守人守内三
尸神,也是道教神仙信仰中的一项内容,至今仍为许多修道人所炼养。

    人体之神,如三尸神、泥丸神、脾神常在(字魂停)、肾神玄冥(字育婴)、舌神正
伦、心神丹元、喉神虎贲等等。 

    五、地府神灵 

    与三十六天相对应的有三十六地,地他九重,每重有四地,每地有神主之,共有三十
六土皇。地府神灵还包括阴曹地府之神鬼,人死为鬼,鬼归地府。中国传统的地府有两处
,即山东 泰山和四川酆都山,主神为东岳大帝和酆都大帝,综九幽阴曹神鬼事。地府神灵
还有十殿阎 罗王:第一殿秦广王、第二殿楚江王、第三殿宋帝王、第四殿五官王、第五殿
阎罗王、第六殿卞城王、第七殿泰山王、第八殿平等王、第九殿都市王、第十殿转轮王,
此外判官鬼吏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六、仙人和真人 

    道教对于“仙”的信仰在各宗教中独具特色。关于“仙”,包括“仙人”和“真人”
,他们是通过修炼而具有优异功行的杰出人物,也泛称为神仙。《汉书·艺文志》对此解
释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

道教对仙人有自己的理解,《释名·长幼》解释“仙”说:“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
入山也。”仙人长生不死,成仙之后就远避尘世,“迁入山”,从文字学(象形)看,人
在山上,自然也就成仙了。可以说追求长生不死是仙人信仰的根本特征。仙人的另一个特
征是变化无方神通广大。晋葛洪曾对此作出了生动的描述,他说:“仙人者,或辣身入云
,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太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
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则不可识……。”(见《神仙传·彭祖传》仙人可以上
天入地,可以潜行江海,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仙人又有高下品位不同。晋葛洪把仙人他为三等,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
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见《抱扑子内篇·论仙》)《
天隐 子》又将仙人分为五类:在人称人仙,在天称天仙,在地称地仙,在水称水仙,能神
通变化称神仙。《仙库秘术》亦称“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是天仙、神仙、地
仙、人仙、鬼仙。而《太真科》中则他为九品,依次是: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
、真仙、天 仙、灵仙、至仙。关于仙品的分类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

    在道教史上,方仙道、黄老道及后世的神仙道教都是以追求成为“仙人”为终极目标
。自春 秋战国以来,发展了许多修仙方术、修仙理论、道的信仰和哲学,仙学体系目趋完
善。然而 从先秦老庄道家,到后来金元全真道一脉承,皆以“真人”为理想目标,真人也
属于广义“ 仙”的范畴。

“真人”是存养本性、悟得大道之人。庄子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见《庄子·大宗
师》)就是说有真知的人就是真人。庄子所讲的“真知”即所谓“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
”,(见《庄子·大宗师》)“天之所为”即天道,“人之所为”即人道,明天人之理 ,晓
天道与人道之关系,宇宙涵育人生,人生必本宇宙,不以人智逆天,能“观天之道,执 天
之行”,  (见《黄帝阴符经》) 体天道以善人生,达天人合一,广大自在之境,这样就
达到了真人的境界。

    全真道即追求得道成真,谓真功、真行双全为真人。“真功”指个人内在的修养,说
要达到 “真功”的境界,必须“澄心定意,打迭精神,无动无作,真清真静,抱元守一,
存神固气”,(见《晋真人语录》)这样才是“真功”。“真行”指传道济世社会的活动,
说要达到“真行”的地步,必须“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或化
诱善人入 道修行,所为之事,先人后己,与物无私”,(见《晋真人语录》)这样才是“真
行”。又《道门十规·坐圜守静》曰:“积心善行,绝世所欲,不兴妄想,无有染著,不
滞有无, 永绝生灭,是名真人。”真人入世而超世,“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见《 重阳立教十五论》) 

    真人与仙人本质区别在于,仙人追求的目标是不老不死,而真人“不知说(悦)生,
不知恶 死”,(见《庄子·大宗师》) 认为“死生一如”,追求的是精神永恒,不是肉体
的长生 。全真大师王常月说:“不死者岂是凡身,长生者非关秽质”、“不死者我之法身
,长生者 吾之元气”、“道存则人存,法在即同身在”,  (见《龙门心法》) 说明真人
亦能超脱生死。

    道教的祖师多为仙真。庄子称“关尹、老聃古之博大真人”。(见《庄子·在下篇》)
道 教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庚桑子为“
洞灵真人”。全真道祖师王重阳、马丹阳、邱处机、张伯端、白玉蟾等均为“真人”。正
一天师在 明代曾改敕“正一嗣教大真人”。古今得道仙人,《列仙传》、《神仙传》、《
洞仙传》、 《墉城集仙录》等所载极多,著名者如:广成子、容成公、赤松子、宁封子、
黄石公、安期 生、河上公、三茅真君、许真君、“八仙”等等,多为道教祖师。  

發表於 2006-1-24 23:27:48 | 顯示全部樓層

Re:

楼主对这个好有研究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