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情介绍
楼台暗泪垂,恨似春江水。 誓约难守,信物难证,无情逐散鸳鸯侣。
《梁祝》第 1集
春日正好。
祝家庄员外之女英台,闺院寂寞。陡见院墙外学子纷纷赴杭城访名师求学,不由也起了向学之心。无奈祝父素来守旧,不许女儿抛头露面。英台乃乔装男子,试探父母。员外及夫人果然未曾认出女扮男装的英台,英台遂求父亲许自己男装求学。祝父无奈,只得同意英台前往至交杭州周世章先生处求学,并与之约法三章:不得泄漏女儿身份,三年学满务必归家,若有家书立即返程。
前往杭州途中,英台巧遇学子梁山伯。英台自言家有九妹,因是女儿家不得同往求学,山伯赞同女子亦应读书明理,令英台刮目。山伯亦欲往周老师处求学,知悉英台乃周老师至交之子,便求英台为之说项,英台慨然应允。二人情义相投,草桥结拜,结伴同行。
旅途求宿,只余一间客房,只得梁祝同宿。英台甚感为难,遂于榻中置杯水为界,以示各不侵犯,并和衣而卧。
梁祝同入周世章老师门下读书。
《梁祝》第2集
梁祝同窗读书,感情日笃。周老先生更是喜得高足,惟周师母对英台身份暗起疑心。
山伯不慎撕破衣衫,不会缝补,英台代劳,手法娴熟,周师母看在眼中,暗暗会意于心。
重九登高,山伯英台结伴同游。英台体弱,不支晕倒。
英台发热,山伯衣不解带殷勤照看,且始终守之以礼。英台情愫暗生。
山伯书房探望英台,却见英台耳露环痕。英台谎称家乡旧俗,男子穿耳为求长寿,山伯信以为真。
驹光如矢,转眼已是两年时光。
英台忽接家书,言老母病重,要其速归。英台不舍山伯,银心劝其求师母作媒,莫错过大好良缘。 师母看望英台,英台诉说心事,师母答应为其作媒。
归期在即,英台满目不舍、欲言又止,山伯虽是不解,仍好言宽慰。
十八相送,英台几番明托暗指,希望山伯能有所悟,无奈山伯只是不解,反怪英台言语颠倒。长亭已至,分袂在即,英台亲许九妹,约山伯三年学满即往祝家庄求亲,山伯应允。
英台归家,方知母亲并未生病,又闻父亲欲将己许配太守之子马文才,心急不已,惟望山伯早日前来求亲。
山伯自英台走后,心中烦闷,读书也常常心不在焉。师母夜探山伯,言明英台女儿身份,并为两人作媒,山伯方悟英台即是九妹,大喜,即刻收拾行装前往祝家庄。
《梁祝》第3集
山伯满怀欣喜,一路风尘仆仆赶赴祝家庄。
祝家庄中,祝员外却已应允了太守之子马文才的求婚。英台誓死抗婚,祝父执意不听。
山伯登门拜访,祝父希望英台不与山伯相见。英台言明已与山伯有白首之约,祝父却说无媒无证于理不合,且马家婚约已定,万无更改。
山伯英台相见,百感交集,英台请山伯书楼一叙,山伯欣然前往。
楼台重逢,山伯满面喜色,直言前来探望九妹,英台悲痛欲绝,只得说明祝父已将其许配马家,山伯如雷轰顶,责怪英台负约负情。英台嘱山伯忘怀旧情,另觅佳偶,山伯却言此生决不他娶。
楼台暗泪垂,恨似春江水。 誓约难守,信物难证,无情逐散鸳鸯侣。
四目相对,两心同悲。山伯情伤于衷,呕血而去。(这一场太过凄惨,实在不忍心细写,就一言概括吧)
山伯走后,英台急痛攻心病倒。
《梁祝》第4集
山伯归家即一病不起,口中念念不忘者惟有英台,于是写信请英台前来探望。不料信被祝员外扣下,幸好银心偷听到,向四九问明山伯病情,归告英台。
英台闻山伯病重,前往探望,却被梁母拒于门外。英台含泪离去。
山伯久望英台不至,自知命不久矣,遂欲写信给英台。
四九携英台信至,一缕青丝,满笺珍重。
山伯嘱托后事,抱恨而终。
英台获悉山伯凶信,前往梁家奔丧,见山伯死不瞑目,乃亲诺黄泉相随,山伯目始瞑。
新婚之日,英台外披吉服,内着孝衣出嫁。至山伯墓前,痛哭拜祭。狂风大作,墓石裂开,英台跳入地穴。
梁祝双双化蝶飞去!
万里花开遍,蝶舞飞翩翩。 蝶儿啊结伴成对,蝶儿共舞最缠绵。
梁祝化蝶飞上天,云上已经变神仙。 天仙伴同在彩云上,醉人歌舞千遍。
凡尘世俗缘,未似梁祝心坚。 话梁祝故事传后世,流传在目前。
说实话,刚开始写我就有点儿后悔了。这片子太伤感了,不该写!还有,最后这几行是剧里的原词,写得真不怎么样!
---此帖由胡不粲在2006-2-27 22:08:32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