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16|回復: 3

[討論] 看《十载相煎磋砣事 一遇红颜误终生》有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9-20 18:4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午夜兰花 於 2011-10-31 08:30 編輯

作者:修修

                                    
十载相煎磋砣事 一遇红颜误终生
        这部片子十六年前当我还是小女孩时只在电视上惊鸿一瞥,却终难忘怀。十六年前最爱的是伍卫国演的奕欣,虽不明就里,但那儒雅俊秀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
十六年后,当我已有经济能力再去买碟来重温这部电视剧时,依然忍不住要为其剧中人物掬一捧清泪,但最爱最怜惜的——仍是奕欣。只不过细细咀嚼之下,不禁佩服编剧的手段高明,若不是安排李乐天、奕欣、慈禧三人一死一去一留,恐怕这部片子还不会如此令人回味呢! 回忆中几段至爱的情节:
初遇:这是全剧中最美的镜头之一,茫茫雪霁之中,红衣夺目,红伞摇曳的玉兰,“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奕欣,玉兰回眸嫣然一笑的风情,奕欣独立雪中余韵悠长的凝望,两个注定要纠缠一生的男女这样戏剧化的相逢,却似乎也暗示了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的结局。这是剧中二人最美的时光,青葱岁月里意气飞扬的奕欣,正值妙龄的玉兰,这花样女子一如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奕欣情窦初开的生命。
定约:奕欣与李乐天一道出游,竟再次遇见了玉兰。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系牢了两个男人的一世情缘。当玉兰说出那个谜语时,巧笑盈盈,柔情万种,果然是冰雪聪明俏丽绝俗的女子。只不过谁也不知道,这两个男人的怀抱都容不下她那颗傲气比天高的心。
上元:奕欣和李乐天同时猜中谜语,同赴灯会觅佳人。最先找到玉兰的自然是奕欣,而李乐天也只好将一腔痴情深埋心底。二人以金铃定情,相视一笑,温馨旖旎无限。这是剧中最和谐的时刻,此后风云际会,世事磋砣,二人尽有近在咫尺之时,却如隔重山。心比天高的玉兰始终不肯告知奕欣自己的家境与住址,后面的一系列误会与错过,皆由此始。
巨变:皇帝驾崩,玉兰之父也含恨去世,在帝位之争中落败的奕欣心系情人,重游安徽欲排解心中的失落,而此时玉兰正值丧父之痛,二人都是多么需要爱情的滋润啊!若能重逢,定误会冰释。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同一条江上,奕欣乘船南下,玉兰扶灵北上,她一番充满哀怨的歌声虽吸引了奕欣的注意,但终究是不可挽回的错过……
断情:玉兰进京,遇见僧格林沁的师爷,得知奕欣的真实身份,而师爷的话,更让她痛心疾首。目睹父亲生前身后的世态凉薄,玉兰已变得心冷如铁。当她决意代人选秀时,当她在深夜将定情金铃抛入水中时,也斩断了最后的少女情怀和梦想。此后奕欣虽然找到了玉兰的家,苦劝她不要进宫,甚至愿放下一切带她远走天涯,无奈她误会已深,今后要么一辈子寄人篱下,要么一世颠沛流离,她不甘心,于是执意要进宫去飞上她的枝头。
进宫:秀女进宫之日,她们排着队在廊下徐徐而行,而奕欣有意无意地等在一旁,也许只是为再见心上人最后一面。他痴心而又失望地注视着玉兰离自己越来越近,又越来越远,那样不动声色却泣血锥心的深情……(伍卫国演得真是好啊,我明知是戏还是忍不住掉下泪来)玉兰也并非完全绝情,临进宫门时那回首一瞥,似告别又似怨怼,而奕欣眼中也闪过一丝欣慰,却是转瞬即逝。
纵观全剧,总觉得编剧是否在宣示一种这样的观点:人生无非是苦难,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天家贵胄概莫能外?否则为什么把里面这些人物写得这么凄惨?洒脱如李乐天,依然无法勘破一个情字;富贵如奕欣,留不住玉兰,也留不住婉龄;即使是后来高高在上的玉兰,她可以俯视群臣,却也挽回不了爱情。
         在我这个喜欢奕欣的人看来,这出戏里活得最苦的人、最痴情的人是奕欣。他孤身在大漠六年,远离宫廷,就算为了打发寂寞,找个女子逢场作戏也没错吧,即使是大漠苦寒,人烟稀少,以他这样的才貌,不愁如花美眷,可是他没有。何况当时他正值青春年华,人生有多少个六年?他最美好的生命都给了玉兰,不知她是否看到了?李乐天也一生未娶,但在那六年当中,他至少可以见到玉兰,虽是“相见争如不见”,但能时时看到,权当是梦也好啊,奕欣连梦的权利也没有。六年后回到京城,圆明园门前,奕欣终于又见到日思夜想的阿兰,他是多么沉稳内敛的人啊,竟不顾那么多人在场而握住玉兰的双手,可是……可是此时已是身份有别,他怅然松开手,那一句“懿贵妃”蕴含着多少苦涩多少伤痕,没有人知道——也许玉兰是知道的,可她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及至玉兰毒死曹贵人腹中的胎儿,将被皇帝处死,小安子进京去求奕欣帮忙。他第一反应就是“你们做事不分轻重,不顾道德,这件事情我不管”,这里被很多人当成是奕欣绝情、不理解玉兰的表现。同样情况下的李乐天却为玉兰设身处地着想,认为她“是个聪明的女子”,人们普遍认为这里说明李乐天爱玉兰更多一些。其实我认为问题根本不在于谁爱得多谁爱得少,二人的区别在于爱的方式不同:李乐天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奕欣对玉兰的挚爱是“爱之深,则责之切”。他虽早知道做了贵妃的玉兰已不再是当年的纯真少女,但他还是希望她依然是那样完美。生于宫廷长于宫廷且深受宫廷阴谋斗争之害的奕欣,又怎会不懂得宫中生活的波谲云诡,怎会不明白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所以待他静下心来后,还是毫不犹豫地去了热河救玉兰并再一次表示了愿意带她离开。他自己守身如玉,而此时的玉兰早已为人妻为人母——然而玉兰再一次拒绝了他。于是他又挺身而出向皇帝进言,当面与肃顺大吵,想办法去求皇后,安排人进宫保护她。奕欣一向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了救玉兰,他竟然能放下自己为之奋斗半生的事业,放下千疮百孔的国家,放下自己风雨飘摇中欲挽大厦将倾的理想。一切的一切,他都不在乎,只要她能平安。这样深刻的痴情,连李乐天都被感动了,因而在回京的路上出言戏谑。他立即矢口否认,但或许只有同病相怜的李乐天才看得见他心底的泪痕吧!
实际上奕欣还有更突出的表现:皇帝死后,玉兰遣人回京传信,他一得知皇帝驾崩,玉兰母子危在旦夕,就马上按捺不住要去热河营救,这时他正与婉龄新婚燕尔,又何尝不知道此去九死一生,却义无反顾,连李乐天都差点儿拦不住。
剧情发展到后来政变成功,得尝所愿的玉兰,如今的“圣母皇太后”要与他重修旧好,奕欣每一次都严辞拒绝(我觉得婉龄生产那天晚上他只是在宫中陪陪伤感的玉兰而已,以他的性情,两人绝无苟且),显得生硬而疏远。其实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奕欣身为皇子,自小就受儒家传统教育,要“内圣外王”克制感情、要“发乎情,止乎礼”、要遵守君臣长幼之序……等等,而且有了家室,他不敢也不可能违背这些“正统”的礼教。李乐天就不同,他从来都是视礼教如粪土的,因此到死还在追问玉兰“是否喜欢过我”。相比“闲云野鹤”的李乐天而言,奕欣的顾虑太多太多了。
这三个主要人物,玉兰渴望爱情,但也热爱权力,更希望用权力来追求爱情,但鱼与熊掌岂能兼得?所以她虽站在庙堂之巅却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奕欣渴望爱情,也渴望建功立业,但他敢爱时不能爱,能爱时不敢爱,失去了帝位又失去了爱人。他做不到“兼济天下”,他活得太辛苦了,只好大彻大悟去“独善其身”,所以选择归隐泉林;李乐天生性潇洒,但面对爱时却一点也洒脱不起来,爱他的人他不爱,他爱的人不爱他,与其在痴恋中痛苦一生,还不如选择永远忘记来得更痛快(虽然他是被阿布谋害的,但正是殊途同归)。命运的安排,实在太残酷。这三人的归宿,仿佛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奕欣若不认识玉兰,则后半生绝不会充满遗憾,他若不失帝位,则玉兰早已是他的枕边人,即使是失掉皇位,若咸丰皇帝对他不存猜疑之心,则顾命八大臣定是以他为首,以他的才能,慈禧也不可能掌握大权进而压制他一生。因此奕欣一生感情和事业的失意,皆是天数。(好像说到正史上去了,其实奕欣和慈禧相爱在正史上也不一定没有可能啊)



论坛数据错误,本文未完,后接3楼

 樓主| 發表於 2011-10-31 08:29:41 | 顯示全部樓層
接顶楼
李乐天若不认识奕欣,不爱上玉兰,则以他的通达智慧,娶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为妻,游戏人间做个陶朱公,也许更能益寿延年一些,起码总比为玉兰和奕欣谋划奔走要自在得多吧!
玉兰若不爱上奕欣,则后来宫中守寡的漫长岁月也不至于那么痛苦,即便爱上他,若不进宫,则二人结庐隐居,也是一对神仙眷侣,胜过宫中尔虞我诈的生活千百倍。
归结起来一句话,这三人要是从来就没有相遇过,他们的世界也许要太平得多(我们就没有这么好看的片子欣赏了),但这都是我们喋喋不休的多余之语,对他们自己来说,既然来过、活过、爱过,也许、或者、大概、恐怕仍然是无怨无悔的!
        十六年后再看<少女慈禧>,观之不胜唏嘘。有感而发,觉得当时伍卫国的演技,实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写下此文,不过是聊以自乐而已。
                                                                 --------------醉看春雨


        今天看完这篇文章,钩起了我曾经逝去的回忆,记得当时《戏说慈禧》还是热门时,武汉二台就引入刘雪华的《少女慈禧》,两者相比,反而刘雪华的让人过目不忘。那熟悉的主题曲旋律至今一听就能记起剧情,而《戏说慈禧》的主题曲我忘得一干二净。这不能不说刘雪华版的创作功力很深了。现在据网络报道当时刘雪华演《少女慈禧》时还不是琼瑶的宠儿,难怪她演得风格不同,有别与在琼瑶剧的角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20 18:43:15 | 顯示全部樓層

Re:

    抢到沙发了!怪不得昨晚修出那个谜语,原来看到这篇文章了!
    真不知怎么搞的,为什么这些电视剧非要把慈禧和恭亲王搅到一起?
    作者居然把恭亲王的名字写成奕欣,也蛮搞笑的,“奕欣”怎么看也不像个男人的名字!不过这文章写的还真不错。这片子我好像也有点儿印象,不过那时候实在太小了,基本记不得什么了。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选秀女那一场,觉得所有的秀女都难看的不得了,只有刘雪华还算漂亮,难怪只能选她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22 02:30:14 | 顯示全部樓層

Re:

今天看完第五集,回顾曾看过的《孝庄秘史》,发觉好多相似的地方:多尔衮与恭亲王的政治命运如此相同,而他们的心爱的女人都被政敌选为妃子。不同的是:孝庄是无奈,慈禧却是自愿。




---此回复由修修在2006-9-22 2:30:50编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