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陪我妈去了澳洲几个比较著名的地方,写些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去的是企鹅岛,正如其名,那里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企鹅归巢。我们是大约晚上7点到的海边,海滩上的观看台已经挤满了人,我和我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看到海滩的地方,耐心等待着。
到了8点多,海浪里突然出现一个小白点,然后越来越多,不过企鹅们好像都不急,慢悠悠的走到海滩,抖抖身上海水,然后等待着同伴。大约上来几十个左右,大家互相打了招呼,仿佛士兵们报数般,然后整整齐齐的朝海滩深处出发。就在这时,海滩上来了一群海鸥,海鸥们漫不经心的站在海滩上,对着这群刚上岸的企鹅打招呼似的叫了两声,不想,这群企鹅受了惊吓般,呼呼啦啦的全回了海里,刚才雄赳赳气昂昂的列队荡然无存。不过企鹅们好像并不死心,他们又晃晃悠悠的上了岸,这次他们等到更多的同伴们一起,先报数,再列队,浩浩荡荡的像海滩上的海鸥阵线走去,海鸥们似乎并不害怕,等到企鹅走近了,恶作剧般突然展翅,几个胆小的企鹅扭头跑回海里,还有几个继续向前,似乎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他们回家的渴望。终于他们穿过海鸥防线,越来越靠近看台,打头的企鹅像是见过大世面的,连看都不看我们一眼,只顾着往家走,还有几个却生生的看着拥挤的人群,和我们眼对眼,犹豫不决,打头的见有同伴掉了队,停下来,呼唤了几声,已经上岸的企鹅们纷纷摇摇晃晃地寻声而去。
这里的企鹅和平日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印象中的企鹅比这里的高大,肥肥的,黑白相间。企鹅岛的看起来却只有巴掌大,灰灰的,一摇一摆的走上岸,特别可爱。由于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这里的企鹅越来越少,为了保护现存的企鹅,在企鹅归巢的附近都不允许照相,怕闪光灯会吓到这些可爱的小生命。
企鹅岛另一个让我惊奇的地方是天鹅湖,至于原因,大家看看照片就知道了。


有没有觉得眼熟?
有很多名胜言过其实,悉尼就是这样。我好像和悉尼命里相克,两次去悉尼都病了。第一次是去悉尼前一天发高烧,这次是在去悉尼的路上受了风寒,在悉尼的两天都有点晕。
言归正传,说到悉尼就不能不提歌剧院和情人港。作为澳洲标志性的建筑,悉尼歌剧院在印象中应该是很阳光的,别具风格的。第一次看到歌剧院的时候,我是相当失望的。灰蒙蒙的天,歌剧院的外表看起来好像长期没有人清洁,也是灰的。这次去是个好天,阳光下的歌剧院看起来颇为神气,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建筑表面玻璃状块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情人港的人情味。沿着海边一溜是咖啡屋,阳光下,散步累了,喝杯咖啡,和朋友们聊聊天,背景是悉尼大桥,不远处还有歌剧院,真是惬意!
回家后无意中看到一片关于悉尼歌剧院的文章,才发现自己的歌剧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据说在50年代,歌剧院的设计可以说超出了实际施工的难度,而政府预计4年耗资7百万澳元。到第3期工程完全结束时,歌剧院实际耗时14年,已花费超过一亿。更为传奇的是歌剧院的设计师,丹麦UTZON在工程第二阶段结束时就永远的离开了澳洲,并拒绝在参与,甚至至今都没有再看一眼自己的杰作。原因是他不能接受政府给与的制约,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我很佩服他这种坚持的精神,也许这正是我身上缺少的。再看歌剧院时,似乎看到它身上的坚毅。
最后说说大洋路。如果要我说,来澳洲不去大洋路等于白来。大洋路是一条依山畔海的盘山公路,蜿蜒在山与海之间,忽上忽下,蓝天大海会忽然出现在你面前,让人应接不暇,只恨自己为什么要眨眼。
我不是没见过大海,但在踏上沙滩的那一刻,我还是兴奋得跑来跑去,扑面而来的海风吹散了前几天感冒带来的抑郁。广阔的大海,让人心情一下变得好起来。大洋路最著名的是十二门徒,开始以为不过是海中间凸起的一大块石头。后来知道那块石头原本是陆地的一部分,因为海浪的长期侵蚀,让它割断了与陆地所有的联系,光秃秃的耸立在海中间,与陆地隔海相望。开始很钦佩大海的毅力,百折不挠的侵蚀着陆地。后来觉得大海很残忍,也许大海是爱着这片陆地的吧!要不怎么会日日夜夜的来表达自己,但是喜欢并不代表拥有,长时间的侵袭终于让那片陆地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但大海似乎并不满足,继续追求着,哪怕粉身碎骨,却忘了在自己的侵袭下,拥有的那一块陆地也会有倒塌的一天。不知道与大陆隔海相望的那一个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无奈,看着自己和陆地的联系渐渐消失,却无能为力,两两相望,却不能再走近一步。
 如果我说这张是松哥给我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信~~~

我自己很喜欢这张,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
还有很多,喜欢的话找我,我传给你~~~
---此帖由hanxue在2006-4-29 10:37:01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