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迷历史已经有十八年了,回首往事,颇多感慨。一见松哥误终身,可能并非很多姐妹的偶然。总结分析一下这么多年来爱松的得失种种,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
所得之一:古书汗牛充栋,如今我光碟满箱,自从03年初在网上发现有《萍踪》之后,我的收藏便一发不可收拾,所有能搜罗到的松剧无不纳入囊中,甚至《萍踪》买了两套,《千王》买了三套,先是VCD,等DVD上市后再买。最常光顾的是中国音像商务网,老板托了松哥的福,至今我已经几千银子贡献给他 ,也不说请我吃个饭表示感谢,哼!
所得之二:精神之充实。工作不可谓不忙,家庭不可谓不顾,一天忙忙碌碌,却总是笑意满腮,为何?因松而快乐也。人总是要有精神寄托的,我对宗教不甚了解,但因松而感到的充实、愉悦、满足,胜过金车豪宅的诱惑。每天想松哥,回家看松剧,网上交松友,笔下写松贴,得意洋洋,不亦乐乎?
所得之三:松迷朋友满天下,四海之内有知音。成家立室的女人,其实自由是很少的,每天学校、家、幼儿园三点一线,连单位组织的旅游都懒得去。旧时的朋友一个个失去联络,即使见面相隔这么久也已不再有多少共同语言。可是,通过网络,有那么多素未谋面却同喜同乐、知趣相投的朋友与你一起爱松谈松,那种融入集体的感觉真是温暖。更没想到多年的爱松终成正果,去年竟如愿与诸多松友共同分享了涿州探松之旅,终生无憾。
辩证法曾经曰过,一切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下面就来数一数多年来爱松之所失:
所失之一:因为松,严重影响我的是非观的确立。剧中松的朋友,就是我欣赏的好人,松的敌人,就与他不共戴天。澹台灭明对丹枫忠心耿耿,三哥为来福拼死复仇,范蠡生死追随勾践左右,铃姐为进新献出了青春与生命,松剧功劳簿上,他们居功至伟啊。反过来,松剧中的恶人们嘛,哼哼,干煸太子丹、油炸丁螃蟹,爆炒洪丽珠,清蒸张长贵,大家不要客气,抄筷子招呼啊! 问题只是如此也就罢了,关键是至今我见到郑少秋、潘志文、马景涛的图片总免不了暴力倾向,牙齿咯咯作响,更加擦拳磨掌 ——条件反射,没得救了。
所失之二:因为松,我对当今电视节目持极反感和不屑一顾的态度,严重影响了电视剧制作方的经济效益和影视圈新人的发展。花花绿绿的综艺节目是坚决不看的,粗制滥造的电视垃圾是绝对抵制的,枉自有线节目数十套轮番轰炸,也只有几个央视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还算眼熟。前几天遥控器坏了,干脆扔到一边,反正修了也不用。真遇到比较不错的剧集,买碟呗,谁耐烦那一大堆广告晃来晃去,耽误我看松剧的宝贵时间。唉,咱也知道世道艰难,竞争激烈,人家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节目,从人道主义角度咱确实应该支持一下。可是,咱是松迷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朱德老总警戒我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已经被松剧吊高了胃口的我们,怎么还会对那些空洞媚俗、矫揉造作的东西青眼一顾呢?难乎哉?实难也!
所失之三:影响家庭内部团结。毕竟咱主要身份是贤妻良母,心中却对松哥牵牵挂挂多多少少有些理亏。咱老公又不是那么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所以在他面前总是得加一份小心,避免爱松爱的得意忘形被他看出来又要醋海生波。说实话去年探松我是以开教研会的名义去的,生怕他搅我好事。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身边一铁杆松迷同事就是对老公说了实话没拿到通行证,抱憾终生。以前他对松剧总抱有敌对态度,终于《东京审判》是他钟爱的题材,以为可以找找共同语言了,可人家居然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是别人演的我就看,刘松仁演的打死也不看!” 呜呼……
今生遇松,幸也;爱松所得,乐也;因松所失,无所谓也。得失成败,吾将付之一笑,悠然自得也……
---此帖由紫嫣如兰在2006-9-27 22:20:33编辑
此主题发帖人在 2006-10-3 21:05:03 时被 泡沫咖啡 增加经验 28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