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08|回復: 8

[分享] [转贴]一棵大毒草 美国人的"约会"其实就是"上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1-19 09:4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runkpiano

“来美国之前,我其实都不知道dating culture这种东西。”有一天,恩华突然说。

  “什么dating culture?!不就是个到处睡觉不用负责的culture!”我不屑地答。

  是啊,我们这些从第三世界国家千里迢迢赶到美国来学习“先进文化”的土老帽,哪里想的到,在这个号称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里,还有dating culture这样的大毒草。

  Dating,用中文怎么说呢?“约会”是最合适的字眼。然而“约会”在中文语境中的重要性、使用频率、含义清晰度远远不及“dating”在英语境遇中的地位。比如,在中国,我们可能会问别人:“你有没有男朋友(女朋友)?”但是一般不会问别人“你最近在约会什么人吗?”事实上,这句话在中文里听上去如此别扭,简直就像是病句。但在美国,问别人“are you dating someone?”太正常了、太通顺了。

  当然,这种区别绝不仅仅是用词的区别,而是文化的差别。在中国,两个人谈恋爱就是谈恋爱了,没有谈就是没有谈,基本不存在什么模棱两可的状态,而 dating这个词在英语世界里,恰恰就是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模棱两可的状态。当一个人宣布自己在dating某个人,基本上就是在宣布:我已经跟这个人上过床了(或者我很快会和这个人上床),但是她(他)还不是我女(男)朋友。

  看过《Sex and City》的人也许有印象,其中有一集,Mr. Big跟别人介绍Carrie说 “This is my girlfriend”,把Carrie感动坏了――那时候,他们已经dating很久了,也就是在一起上床很久了,但是Big 始终没有用过“girlfriend”这个词来形容Carrie,而一旦一个男人不再用“date”而用“girlfriend”来指称一个女人,这时候她的地位才算升级了,交椅才算坐稳了。

  Dating culture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人的肉体欲望和精神依恋发展不成比例这个客观现实的承认。两个人肉体关系的发展,可以象电饭煲做饭那么快,而两个人感情的发展,往往象砂锅煲汤那样慢,怎么办?Dating呗。

  迅速亲密,迅速上床,迅速分手,是dating culture里面的主要景观。

  这件事情,仔细想来,其实挺叫人沮丧――dating culture的风靡,在某种意义上等于人类承认了自己的双重无能:在抵制欲望面前的无能;在培养感情方面的无能。承认了这双重无能的人们,转过身去投入到走马观花的dating生活中去。

  ABCDEFG……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毕竟,上一次床,只需要一点荷尔蒙,而要爱一个人,要有激情,恒心,意志,力气这些罗里巴索的东西,而人类永远是避重就轻的那么一种动物。

  《Sex and City》里,Miranda承认自己跟42个男人上过床,《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里,Carrie也承认自己和30多个男人上过床。而Miranda和Carrie,好像也不符合我们传说中的“破鞋”形象,相反,她们和蔼可亲、积极向上、聪明伶俐,和我们中国的那些可爱的“邻家女孩” 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不过就是她们成长在这种dating culture里。我们文化中的破鞋,可以是别人文化中的公主。

  基本上在中国,至少近些年以前,没有dating culture,有的是“找对象文化”――两个人从第一次手拉手开始,婚姻这个主题就扑面而来。从小到大,我们看过多少电影电视小说,里面有多少怨妇,因为和某个男人睡过了,就哭着喊着揪着对方衣领要人家对她“负责”,甚至时不时还要派自己的哥哥、干哥哥什么的去扁人家,打到人家鼻子出血、满地找牙。

  没有dating culture,只有“找对象culture”,当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在抵制欲望和培养感情方面比西方人更能干,所以才能越过 dating culture,大步流星地步入爱情的圣殿。事实上,“找对象文化”,只不过是对人的肉体欲望和精神依恋发展不成比例这个客观现实的不承认而已。明明肉体欲望和精神依恋的发展是不成比例的,非要做“同步发展”状,结果就是:既然上床了,那就结婚吧,既然结婚了,那就凑合吧,既然家里凑合了,那我就在外面嫖妓或者找外遇吧。

  如果说dating culture导致的是走马观花之后的麻木,“找对象”文化导致的则往往是深陷泥潭之后的麻木。死法不同而已,大家彼此彼此,谁也犯不着同情谁。

  当然,我的悲观态度,也许纯属自己在情场上屡战屡败之后的反社会、反人类症状。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dating culture中的人们非常享受那种昙花一现的快乐,而找对象文化中的人们非常享受那种细水常流的快乐。轻盈的或者沉重的,但都是快乐。

  那天一个美国朋友问我:“Are you dating someone?”

  我说,“I have failed so many times that I decide to go on a love strike.”

  翻译成中文,就是说,经过n次恋爱未遂,我他妈决定情场罢工了。

  罢工并不难,问题是,谁理你啊。上帝忙着呢,没功夫跟你较劲。但是,我有一个毫无根据的理论,并且对此坚信不疑:一个人感情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把它给零敲碎打地用完了,等到需要大额支出的时候,你的帐号就已经空了。所以我决定约会罢工,并没有赌气心态,只是我想把我的感情都给攒着,留给自己最心爱的人。本来它就所剩无几了,我得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居安思危。这事跟上帝没什么关系,就是我和我那个还没有出现的、也许永远不会出现的、出不出现其实不那么重要的“他”之间的一个协议。




---此帖由午夜兰花在2006-11-19 9:45:28编辑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9 09:46:30 | 顯示全部樓層

Re:

所谓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估计只有用当地人的观看来解释当地人的事情,才不会晕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1-20 02:25:14 | 顯示全部樓層

Re:

写这文章的人真是厉害。

现在我们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大规模地学习实践这种“DATING CULTURE”,而且与此同时,还在这之余厚着脸皮宣扬着仍在坚持“找对象CULTURE”,可是两种CULTURE并存,是不是就能解决那双重无能呢?

我看呀,想都不用想,都是屁话,这双重无能是个永恒无法解决的问题。

没有DATING,没有TRUE LOVE,是不是就不能活了?也没见因为没这两样死的人比死于各种病菌的人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20 10:24:12 | 顯示全部樓層

Re:

这不过都是"聪明"男人拿来玩弄"愚昧"女人的借口
有话说,可怜者必有可恨之处
其实不少女生吃亏上当,也有点自己的因素啊
不能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厌"席
以为自己的年轻美貌真能栓住对方的心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1-20 12:49:35 | 顯示全部樓層

Re:

沙,强人!凌晨2点还在回帖。
“DATING CULTURE”还是“找对象CULTURE”,感觉是给女性选择的,具体能不能如愿,再另说。但男人希望的选择估计绝大多数是“DATING CULTURE”。




---此回复由凌云木在2006-11-20 12:51:36编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22 08:59:32 | 顯示全部樓層

Re:

“DATING CULTURE”根本就是色男人玩弄女人的借口
他们用所谓的性自由把处于父母保护下的天真女孩骗到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1-22 13:08:26 | 顯示全部樓層

Re:


引用 午夜兰花 在 2006-11-22 8:59:32 时发表的内容:
“DATING CULTURE”根本就是色男人玩弄女人的借口
他们用所谓的性自由把处于父母保护下的天真女孩骗到手



那如果是女人坚持DATING CULTURE呢?就是色女人玩弄男人的借口吗?用所谓性自由把处于父母保护下的天真男孩骗到手?

好像不是这样吧。花,你说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或者说是众多原因之一。现在已经有很大多数非色男色女接受这种文化了,难道说他们也是在骗?不见得。

我还是同意你贴的文章中的观点多一些(当然也不排斥你说的理由),主要是那种双重无能的表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13 12:16:24 | 顯示全部樓層

Re:

长见识了,原来是这么理解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9-20 11:20:21 | 顯示全部樓層

Re:

很正常,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说这话被砸我!!!)只要做好措施就行了嘛!!!!!!------------------开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