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启蒙前的时候,幼稚园的老师第一次握着我的手教我写自己名字的时候,铅笔写得很重,捏得我的手很疼。但是那三个字写得很有力度。没想到她那手一握,一笔轻挥,却给我书写一贯的影响,用笔力度比常人颇重。
    过了十四年之后,似乎又来了这样一个感觉,不说自己目前的生活充实与否,但至少在我心里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让我去品味永久。
    在我们这个林林总总的花花世界上,遍地潜伏着蓬勃的生命,随处活动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要稍微留意,冷眼旁观,一定就会有收获。
    看西关大少的时候,那是在高考结束之后的一个晚上,象往常一样,在桌上无乱地拉动鼠标,不知是左丘脑的控制,还是右丘脑驱使,在百度输入“西关”关键词,接着出现了很多相关词条,也许是受“风雨西关总是情”词句的影响,循势点击了在线看西关大少……那时侯朦胧的记忆,我仅仅认识新白娘子赵雅芝,对于个性倔强,为人干脆果断的周明轩这位扮演者丝毫不知。顺着剧情发展,我钦佩明轩顽强的气魄,斩钉的气势渲染。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但是我知道,我的心随着这部剧在跃动,跟着周明轩的视线在移动。看到明轩过世之后,我没再继续看下去。因为主心骨已荡之不存,那么我将把心焉附在哪呢?因此在如今数个年头已过之后,即使我有很充沛时间的时候,我也没再继续看结余的部分…..
    一个观众的情结,与松哥结缘于此剧,纯属不期而遇,纯属偶然。
有人说俊俊是一个感性的人。的确不假,资质尚浅,写这些文字颇有无病呻吟之态,但却不是勉强。放开嗓子粗声嚎叫,是毫无作用。然用笔记下却是最珍贵的今天对昨天回忆的记录。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俊俊目前看过的松影视作品屈指可数,没有理由去系统的评价某人的作品的艺术影响力,自身目前的鉴赏力也很不够。近段时间,偶涉猎其三四部电影作品,才知他原来也是一个多栖的表演者,既善糅长抒事的剧情表演,也能准确揉捏短小须较强表演功底的电影表演。愧我孤陋寡闻,罪过,罪过。就目前我已观影的数量,与其所有产量相比,真是万古凌宵一羽毛,礼失而求诸野,常常在得空闲的时候,便会重温式看自身而言的首映。是扬或抑,心中自有另论,在此不敢枉加评判。有时候,我自信自己能参透人生,乐知天命。但是遇到感情上的障碍,我还是没能排除掉。一来容易忆起往事,迷离面影,扑朔旧梦,另一方面又要憧憬朝阳日后…..怪就怪当时只道是寻常罢了。 肯定还能“柳岸花明又一村”。
人说我是松迷,我颇有名实不符之感。记得《沙恭达罗》里面有一首诗,我记得不大清楚,大概是这样说:你无论走得多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我好象就是这个感觉。松用表演娱乐我们,我们用眼睛蔚平你的辛劳。无论是春天的桃杏藤萝,还是夏天的绿叶红荷;无论是秋天的红叶黄花,还是冬天的青松瑞雪。我依然不忘在每个闲来的时刻,在你艺术演绎中走进青年时代,乃至以后迈向人生中年,进而过度到人生老年。皆因何由,冷暖自知。
    本来没有话,一提起心来,竟然写了这么多。但愿松迷朋友们不会认为这都是空话,废话。
俊俊说得是真话,曾听今已仙逝的一位学者在讲座时说,说真话离不开思想。但思想有高低深浅之别,思想肤浅而低下,即使是真话,也不能悦人。这些话放之四海准而不准,对于我来说,既能说真话,又能做到悦人。肯定需要一生来领悟和锤炼。
这话说远了,就此打住。 
    松哥虽年愈耳顺,然较之不佞,仍少十岁,艺风品德之低调,人所共仰,有口皆碑。以我看之,松哥正当年富力强之时,来日方长,艺业可期。俊俊写此篇,谨预为之祝。